第200章(2 / 2)

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

他马上反应过来了:是不是对方花了大价钱贿赂,让那些海匪收了钱,便金盆洗手,给人当起侍卫来了?

那名幕僚继续尴尬,点头道:也许是也许是吧!

三皇子登时怒道:去传本王的话,他们本就是海匪,劣迹斑斑前科累累,就算是想改邪归正也有国家法纪等着清算这点小事都办不成,还做什么海匪?直接让水师剿灭了便是。

幕僚与糖商都尴尬地连头都不敢抬,心想这位三殿下果然坚持,非得要让海匪们继续这个有前途的职业,认认真真地在海上打劫。

还不快去?三皇子斥那幕僚。

糖商在一旁看出来一些:三皇子这番作态是给他看的,要让他和他身后那些商家和大族中人都知道,既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天底下的商事也就都是他三皇子说了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现在是海匪,往后就有可能是水师出动。不合他心意的海上商路,就没有理由存在。

岂料那名幕僚竟没挪窝,依旧一脸难色地望着自家主上,半天才为难地道:那些海匪们还说,给他们多少钱,也追不上。

追不上?

三皇子吃惊地望着他的幕僚,似是在要求一个解释。

对方的船很古怪!

那幕僚无法解释更多的细节,只能双手胡乱比划,希望三皇子能够理解那真的是很怪。

贾放接到水宪更加详细的回信,终于明白了北方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南方的糖坊听到了消息一度急急忙忙地想要复工。

原来是有海匪受了南方糖商的授意,前来骚扰挑衅,想要阻止水宪的商队将货物运往即墨,甚至是阻止这些商船将货物进一步运往南方。

贾放忍不住为那些海盗感到好笑:怎么就揽下了这样的好事儿?他们也不看看水宪的船队,用的那都是什么船。

早先水宪与贾放商议过造船的事,他们一致认定,现在造钢铁结构蒸汽动力的大型船只还为时尚早,倒不如将现有的船只改造一番,建成载货量大、行驶稳健的双桅帆船。同时船尾安装了一台明轮,也就是利用明轮转动,带动轮上的叶片拨水来推进船舶的装置。

在水宪的双桅帆船上的明轮用双缸蒸汽机驱动这可能是这个时空之内,第一座混合动力的船只,平时借用风力推动船只前进,必要时则启动蒸汽机,驱动明轮装置。

水宪的船队与海匪们在海上相遇的时候,海匪们的船只轻快,侧着风的方向向水宪的船队方向飘飘地掠去,一点点地接近,眼看就能靠上船只,大肆抢掠,再依命倾倒货物、凿沉船只。

谁知只听突突突的怪声响起,货船上有一圈一圈的黑烟不断上升。这些货船的船尾处一座座巨大的明轮开始转动,腾起海浪,推动这些货船逆着风向,向岸边靠去,登时便距离海匪们越来越远。

海匪们从未见到能够完全逆风前进的货船,再听见突突突不断响起的怪声,一时便吓住了,眼睁睁目送一整只船队安然远去,靠向即墨港

贾放登时掩上信件,遥想海上智斗海匪的那幅画卷。

其实虽说是混合动力的帆船,这些货船的第一动力其实还是风能。在长距离载重货运中,蒸汽动力并不是特别经济/环保的能源。所以水宪的船队中配备了拥有多年经验的老水手,熟练操控船帆,最大可能利用海风作为动力。

至于明轮和蒸汽机,这两样几乎就是专门用来吓唬海匪的。

当海匪袭来之时,见到了快速转动的巨大明轮,竟能推动这些货船逆风而行,自然以为遇上了怪物,甚至不敢尝试用他们的单桅船追踪货轮。

看来,新鲜事物就算尚未发展完善,至少能用来吓一吓人。

第209章

贾放遥想着行驶在海上的汽轮,心里实在是馋极了。

这种混合动力式的小汽轮,一定程度上只是权宜之计,用来吓唬吓唬海匪则可;但要真正用这动力来做长途运输,尤其是运货,并不一定经济实惠

试想一下,启航的时候,船上得腾出一半的货舱来装煤,这画面着实很美。

但是据贾放所知,汽轮这种交通工具,尤其适合内河的航运。内河之中行舟,风力可利用的程度较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今有了汽轮,便不需要拉纤划桨之类的人力作为动力。

内河上港口密集,河岸上还可以设置货栈,堆放燃料。

这样一来,桃源寨永安州一带各种各样的出产,就可以通过南方四通八达的河网,运到各处去。

但这又回到了老问题上:南方缺少建设这些的材料与资源,要等待北方那边慢慢运过来,真不知要到猴年马月。

贾放叹一口气,暂且将建设内河小火轮航运网的想法丢开。

另外就是三皇子监国的事。

这位在雪花糖风波之中的表现,实在是太令人失望了。私下联络海匪,打击异己,只为了一点点糖业的私利,实在是有失人君的风度。

更要命的是,权力到了这位的手中,似乎是全无约束的。

贾放听老皇帝说起过,昔年庆王向奉壹曾努力推崇将权力与君主之位分开,皇帝是皇帝,皇权是皇权;老皇帝也自认是个普通人,与天授的皇权并没有什么干系。

但也不晓得这位三皇子是不是因为偶然得了监国之权,便认为自己是天属之人,大权一旦独揽,行事便无所顾忌,为所欲为。

总要有人来约束一下这一位吧?贾放想,这还没入主东宫,身登大宝,便已经这样。以后那还得了?

贾放并不知道的是,京中确实有人出面,狠狠地约束了一下三皇子。

三皇子府邸跟前,太子太傅夏省身跪在府门之前,长跪不起。偏生三皇子正在与幕僚议政,严令了旁人不得打扰,愣是没人能把消息送进府里去。

于是全京城的百姓都眼睁睁看着夏太傅跪在三皇子府外。接着,夏省身昔日掌管的礼部官员得到消息,纷纷来了,跪在老大人身后;兵部尚书和几个兵部的官员也来了,昔日三皇子只手遮天的都察院,也有那心中不平的御史,来到府门外,陪着一起跪着

这群人甚至没有怎么商量过,他们一起这么跪着,都在抗议个啥。

好容易三皇子得到消息,匆匆忙忙地来到府门外。看热闹的百姓已经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三皇子上去就要将老太傅扶起来,夏太傅却甚是强项,无论如何不肯起身,望着三皇子痛心疾首地抗议道:周德瑜,当初真的是老臣没有教过你如何区分公私吗?公利,乃天下人之利,用于天下之人;而私利是以天下钱粮供我一人肆意

这么一套道德文章,三皇子从小就听得个烂熟,这时脸上顿时露出不耐烦之色,道:老大人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