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遐学一边看,一边啧啧称赞,感慨道:从来没来过桃源寨,以前听说就是个产稻米的村子,今日一见,只能感慨,太新奇,太多见闻,我真是佩服啊!
他又转头问贾放:这些都是你想出来的?
贾放没答,倒是砖瓦厂的工头代他答了:那可不,都是咱们三爷想出来的。
桂遐学登时一副我猜就是如此的表情。他这时已经知道贾放的表字了,不再管他叫小老弟,而是说:子放,你小小年纪就知道这些,真是厉害啊!
贾放今天心情不好,也不跟他自谦,只是淡淡地说:只盼着这些对桃源寨的百姓有些用处吧。
桂遐学立时又竖起大拇指,跟着又伸手拍拍贾放的肩膀,道:今天我们县太爷也来此地了原本我想着你既有这等才学,我应该把你荐给县太爷的。但是我们那位大老爷,是个满口只有礼仪道德仁爱的主儿,咱们所想的这些,在他跟前根本啥都不算。
但我看你也对县太爷不太感兴趣的样子?桂遐学问贾放。
贾放笑笑,摇摇头。
桂遐学忙换了低声:别泄气,我觉得你做得很对是非常对!这些事对百姓都有实实在在的好处。我盼着你能坚持下去,多想些精妙的主意出来。
他掰着手指头数:除了这个桥,还有修路,修房子,修店面都可以用到这水泥往后包在我身上,这家店铺的生意绝不会愁。
说实话这个桂遐学的出现,让贾放心里好受很多。
他刚刚发现四周州县的统治阶级,想法与发展思路和他完全不一样,而且自己下辖的百姓,也会情不自禁地把旧有的官管民的模式当做是理所当然。而且那个师爷对自己表示了公然的蔑视,贾放虽然不至于和他这个小人物计较,但感觉不爽是人之常情。
此刻他却突然得到了对方内部人员的肯定而且这个内部人员,除了朝气蓬勃、才华出众之外,跟自己还相当意气相投。
贾放当然一下子觉得舒爽了。
哎呀,不能跟你再聊了,桂遐学问,向你打听一件事,上哪儿能见到张友士张先生。
贾放:他在潇湘书院坐馆,我带你去寻他。
他当即带着桂遐学来到了潇湘书院,张友士却不在。
你等等,我去找一下,应该就在这附近。贾放说。
好嘞!桂遐学丝毫不以为意,反而兴致勃勃地翻起了放在潇湘书院入口处书架上几本夜校识字班的授课课本。
贾放去陶村长家把张友士找来,张友士今日出人意料地穿了一套新制的长衫,文士气十足。两人一起过来的路上,张友士问了贾放三遍,是不是县尊大人的书办来找。
见到桂遐学的时候,张友士也有点儿迟疑,毕竟桂遐学这个年纪,对于书办来说也实在是太年轻了点。
可一旦桂遐学开口问:眼前这位就是《血防报告》的作者,张友士张先生吗?张友士立马露出了得意的眼神,偏偏又十分自矜,慢条斯理地应是。
桂遐学立即抛出邀请,说是邻县的县尊大人邀请张友士到邻县去作客,作客的由头也不过是县里士绅宴请之类,说是张友士以一己之力做出了《血防报告》,劳苦功高,县尊大人请张先生去邻县与县里的名士宿儒耆老们见见,顺便扬扬名。
张友士听见邀请,那眼神几乎是欣喜若狂,连忙问桂遐学:县尊大人现在何处,学生理应现在就去拜见才是。
听见这声,贾放有点儿不爽。
毕竟张友士对于防治血疫的贡献,绝大多数都来自贾放的指点,《血防报告》也是在贾放的指导之下做的。
但很明显,张友士只是将这份《报告》当做了晋身之阶,小小有了些名气之后,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结交官员士绅,对贾放从头到尾的指点他只字不提。
如果张友士在此刻稍许谦虚一句,说是这《血防报告》贾三爷也有莫大贡献,虽然未曾署名贾放会很豪放地且让他扬名去。
但是此刻,张友士的做法多少还是让人有些不齿。
谁知这时,那鬼精鬼精的桂遐学指指贾放,问张友士:张先生,我生平所见最有见识之人,莫过于这位贾子放,您应该也深以为然吧?您当初那份《报告》,是不是也有他的功劳在?
张友士这才想到贾放,连忙谦虚:确然如此,学生生平所学,不如贾三爷所知之万一。若是学生前往拜见县尊,贾三爷更应一道前往。
贾放服了这个桂遐学了,连他心里不爽都能看出来。只不过他是脑袋有坑才会想去见那位县尊,于是只挥了挥手,让张友士自去,同时提醒:张先生,速去速回,潇湘书院这坐馆的位置一直都会为您留着。
至于张友士回不回来,就要看这人心里究竟怎么想了。他反正是仁至义尽。
张友士脸上登时露出愧色,郑重向贾放拜别。而桂遐学则一脸欢愉,向贾放挥手告别:日后再见啊,我会经常来这桃源寨的!
不说张友士,桂遐学这么一出现,倒让贾放心情好了不少:毕竟世上还是有乐于接受新鲜事务的人。这些人的智商,与后世比起来绝对没差,观念上也很前卫。
桃源寨只要好好地经营,一定能以正能量的方式影响周围的州县的。
想到这里,贾放抛下关于邻县和张友士的不快,自行回大观园。
他刚刚通过缩地鞭回到稻香村,便觉得一股冷气扑面而来,不由得打了一个冷战,赶紧披上的大氅。这京中已经进了六九了,却还是冷得可以。
现在约摸是下午四点半到五点之间的样子,天色十分暗沉。贾放离开稻香村,先去了一趟芦雪广。
在那里他检查了一遍芦雪广的修复情况,发觉那里最重要的修复部分,地炕的维修已经全部完成。坐在芦雪广窗下,推窗赏景,绝对不会感到丝毫冷意。
干得漂亮!贾放鼓励那一群工匠们。
他自我感觉良好,觉得加上这座新建成的芦雪广,这座大观园基本上可以见人了。
刚刚说完,忽然有人毛毛躁躁地闯了进来,见人就问:老三在吗?老三在吗?
贾放一听见这声音,就知道是大哥贾赦来了。
老三,老三你在这儿,叫大哥好找这么冷的天,贾赦头上竟然冒出了一层蒸汽,可见他找得多么急了。
出什么事了?贾放好奇地问。
什么是能把贾赦从他的老婆孩子热炕头那里支出来,让他顶着这样的天气跑来了大观园里找人?
老三,你还不知道吗?咱们家,咱们家明儿个要接驾啊啾,接驾!
明儿个?!贾放有一点儿傻,上回老爹不是说至少还要留个一两天让人准备吗?
怎么真的事到临头了反而这么急?让人感觉龙椅上那位想着一出就是一出呢?
贾赦也苦着脸,说: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呢?许是皇上再过几日就要出宫去京郊离宫住着,临走之前突然想起,便提出要看看园子。
贾放也很无语。他知道前几天年节的时候,皇帝是回到宫中的,毕竟年节时候许多典礼节庆需要有他出席。但这在宫中还没住上几天呢,就又急吼吼地要出宫住园子?这位是康熙吗?不住畅春园就不舒服?
但这槽他不能吐,身边贾赦还继续添油加醋地道:不止是皇上,还有监国太子、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五皇子、四王中的三王,都要一起来。
四王之中,南安王在西南带兵,急切之间不可能赶回来,因此明日要来的会是东平、西宁、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