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2 / 2)

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

gu903();粮行的事还有个副作用,就是让削减运转税的新政顺利开始试行。这件事现在就只有几个以往路税收了个盆板钵满的州县还在反对着。

三皇子哦了一声,笑道:别人要交是一回事,落到自己头上,交多少都是肉疼。

话是这么说,但若真有人问起三皇子,他还是会搬出圣人之训,农桑为本这一类的套话,争取站在舆论的高地反对新政。这就是手一伸赚钱,嘴一张说漂亮话。

那不如试试海运?幕僚提出建议,从泉州出海,沿海岸线北上,再从上江入海口进来,沿运河送到京中。

走海运三皇子却有些不放心,说:现在海路安全不安全?早年间听说有海盗,现在怎么样了?

那幕僚只答:时有时无,近两年来听说消停了好些。

三皇子听说:那就试试吧!先分两成的货出来走海路,然后再看成本如何再说。

幕僚赶紧应下了,心说这位主家真是个谨慎人儿。

南方三皇子突然想起什么事,上回父皇赏了贾放一块封地,叫桃源寨?

桃源寨多好的名字,听着就令人神往。三皇子感慨完了话锋一转,我记得当时太子下令填了余江受鼓胀病所困的三千乡民去那块封地,现在怎样了?

那幕僚心中腹诽:这位是自己做过的事连自己都不记着,明明是您先提议,太子才被迫点头的,怎么现在就都成太子干的好事了?

但明面上却只能回答:乡民们已经送到地头了,但这千里之遥的具体如何还不得而知。眼下还没传出风声说那边需要赈济。

三皇子想了想,说:这算是看看老爷子的态度吧。看他究竟有多偏向贾放。借此来判断一下传言是不是真的。

听说那桃源寨原本只有一千人,老爷子给这块封地,应当是要给国公府的庶子撑一撑腰。现在因为太子下令填了三千难民,这封地黄了,看看老爷子之后对那少年还会有什么补偿吧。

余江的鼓胀病听说也挺吓人的,不论男女老少,肚子都鼓得跟孕妇似的,拖不了太久人就没了。而且听说会过人,余江那里出了好些灭门的,一家都没了。那幕僚估计也觉得贾放的封地前景有些不太妙。

太子说是把人迁出余江,病就会好了。我只觉此事可笑。既然会过人,这难道不是把人散到南方各处,让更多的人得这病吗?

将来若是这病传开,天下生民受此病荼毒,本王必定在朝上仗义执言,痛斥太子之非,就算是他好心,怕也是办了坏事。

那幕僚连声附和,马屁与高帽齐送,将三皇子捧得得意洋洋,心里那叫一个舒坦。

这时外面脚步声急促,有人送了文书进来,道:是从城外离宫传进城的。今天早上陛下让把这条陈抄送南方各州县

三皇子吃了一惊,拿过来看时,才感慨道:看来上天终是有好生之德,防治这鼓胀病的法子竟然找到了也不知道管不管用。

他这才反应过来:等等,怎么会是从老爷子那里发出来令送到南方各处的?昨夜,昨夜有什么人去过离宫?

来人道:听说昨晚荣国公求见,半夜才离开。之后陛下便命人抄写文书,还有将这份文稿交与书坊,付梓印刷。

三皇子更加吃惊了:还有文稿?

来人将厚厚一沓手稿递上,道:卑职找到了正在雕版的书房,花钱疏通,总算是抄出来一份这即将印制的书稿。

三皇子劈手夺了过来,这一叠书稿并未装订,全是一页页的散纸,纸上字迹潦草,显然是匆忙之间抄写出来的。

三皇子看得飞快,一目十行地翻过去,不多时已经全部翻完,将书稿一叠,扔给满脸惊疑的幕僚,自己坐下来,一脸郁闷。

《血防报告》啊他发出一声感慨。

天下怎么会有人花心思记这些东西?

那幕僚已经看住了,半晌方道:但仅靠这一份文稿,便能知道写书的人在这件事上花了多大的功夫。

他没忘了提醒:三殿下,这文稿的内容,都来自桃源寨。

三皇子这才反应过来,他竟然漏看了最最紧要的内容,赶紧将书稿抢回来,总算是仔仔细细地又看了一遍,随即在椅上颓然坐倒,半晌方道:这个张友士究竟是什么人?

来人当即回答:已经查过了,此人六年前得了个童生的功名,之后在科考上就再无寸进。

所以他要写这种东西!三皇子突然大怒,伸手就将那幕僚叠放在案几上的书稿朝空中一扬,字纸便纷纷扬扬地落下来,黑白相间,像是怪异的雪片。此书一印,这个张友士,立即天下闻名。

是了,往后不用科考,也可以用这种法子扬名,写事无巨细、连篇累牍的报告,然后说自己是实证,是格物致知,也是经世致用

三皇子越想越恐惧:这甚至可以不经科举考试,便直接提携这不就,不就是和庆王当年主政时一样吗?

最要命的是,这份文稿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交由书坊刻板印刷,不正是出于龙椅上那位的授意?

三皇子忍不住喃喃地问:父皇爹!您老人家究竟是什么意思?

这么多年以后,又要开始捧庆王的理论了吗?

这是杀了人家,又要用人家吗?

当晚,在老牌士林之中最有影响的如意居清谈会宣布取消,原因是这如意居的主人,需要好好地想一想。

因为血防的缘故,贾放在稻香村里闭门读书的时间越发得多,也曾多次发生府里来找人却找不到的情况。多亏了双文机智,每每帮贾放遮掩过去。

贾放对她十分感激,找了个机会亲自相谢:双文,多谢你信我。

双文脸上没什么笑意,抬起脸看着他,语调平平地问:我信你什么呀?

贾放伸手挠头:信我在稻香村是有紧要的正事要做啊!

贾放身边的人,双文待在大观园里的时间最多。她甚至比贾放或是赵成还要擅长管理大观园内的小工们,而且还颇有威信,只要她一声咳嗽,都会有人钻出来问双文姐姐你有啥要我们效劳的没有。

贾放心知肚明,双文早已猜到自己绝对不会是在稻香村里读书。

但双文从来也不问,这时她听贾放说起,终于扬了扬嘴角,脸上有了点笑模样,温和地道:三爷在那稻香村里究竟能做什么,岂是我们做下人的能问的?

话虽这么说,双文自打认得了贾放,便知道这个年轻人说话行事的态度与风范,是从来不会往邪路上去靠的。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