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1 / 2)

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

是甲组的!妇人面上透着释然,从今天早上起就消了肿了。

她垂下眼帘,免得让贾放看见自己眼中挂着的晶莹泪花。他已经能坐起来,有精神笑我这肚子比他的还大了

在接下去的三十天里,张友士除了完成那份条陈以外,还写出了这个时空里第一份《血防报告》,洋洋洒洒近乎万言,其中列出了无比详实的数据,详述了他是怎样为桃源寨中染病的七百余人治疗的,用了什么药,药效几何,不同人受药之后的药效有如何

同时,这本《血防报告》也记叙了桃源寨中的种种防疫措施究竟是怎样阻止了血疫向当地蔓延的。

这份报告无出其右,一旦在民间流传开来,便被医家奉为经典。而张友士亦是名声大噪,当时一度被誉为血防第一人。

然而张友士一直到年老,都拒绝承认这个称号,每当有人问起,他都会面带愧色地说:另有其人,另有其人!

第70章

贾放之所以把功劳都让给张友士,一来因为他这是在抄后世的作业,实在没有脸为自己扬名,二来因为张友士算是这个时空里的有识之士,他的贡献理应被世所承认。

张友士的这份条陈连同《血防报告》做出来之后,贾放对条陈和报告的结构提出了很多意见,让整份文件脉络更加清晰,结论更加明确。然而文字润色则都由张友士自己来。

最终一叠手抄的文字修订完毕,张友士郑重在文书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将这厚厚一叠凝聚了数月心血的手稿尽数交到贾放手里,然后整整衣衫,冲贾放拜下。

贾放也不免有些唏嘘,心想:张友士算是少见的古代知识分子,而这份条陈,算是致知格物精神的完美体现。他这一份条陈递上去,效果究竟如何,对于这个时空的科学技术发展方向有极大的影响。

但那是他无法控制的。

很明显张友士追踪血疫、研究血疫的动机并不纯粹,但是无可否认,对能够扬名天下的期待成为了张友士采取行动的最大动力。这和古代士大夫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动力是一样的,而且比后者更加有意义。

如果这份文书,能够改变天下士子的态度,那么他做这件事的意义,比拯救天下受血疫之苦的百姓,可能还要重大。

贾放将这份文书递到了贾代善的书房里。

贾代善翻了两页,眼登时亮了,赶紧去看了落款:张友士?这张友士是何人?

贾放道:是孩儿认得的一个朋友。

贾代善已经三下两下把前面的条陈翻完了,开始看后面的《血防报告》,边看边皱眉头,道:历来条陈都没有这么写的。

贾放点点头:知道,所以特别把这个做成了一个附件,只做参考用途,让有需要看些实证病例进行比较的人去翻看。

他解释完毕,贾代善却渐渐地看住了,一份全都是数字与记录的报告,他竟然认认真真一页一页地翻了下去。

贾放在旁不出声,他猜不出贾代善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只听啪的一声,贾代善已经将整份文稿翻完,他满脸凝重地站起身,抬头对外面叫了一声:备马!我要出城!

贾放抬头望了望外面的天色,暮色还不算太浓重,但是史夫人刚刚才派了人到贾代善的外书房来请他过去吃饭。

结果这位荣府的当家人连饭都不吃,一脸严肃地要出城?

贾代善没忘了吩咐府里的其他人:把你们三爷的晚饭送到这儿来。放儿,你就在这外书房等我。

说着,贾代善取了一块绫布,把书稿一包,往怀里一揣,转身就走。

贾放只能在他老爹的外书房里等,一等就等到半夜。他枯坐无聊,上下眼皮已经开始打架了,忽然听见外面传来霍霍的脚步声。一睁眼,贾代善已经在他眼前。

爹从城里的书商那里回来。

书商?贾放登时一个激灵,整个人都清醒了。

城里的书商得了急令,连夜开始刻板,要印这本《血疫报告》。贾代善告诉贾放。

这,这是贾放觉得自己舌头和牙齿打架,话都说不清楚了。

竟然直接刻板刊印,这是要

还不止如此,皇上连夜传了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命他们将那条陈抄写出来,明日就下发到南方各州去。

贾放登时兴奋不已,感觉自己浑身的血液都在发热:是,少耽搁一刻,南方的百姓便能少受些苦楚。

贾代善却盯着贾放:放儿,为父问你,这张友士可是真有其人?

贾放:?

他马上反应过来,估计贾代善也是跟后世一样,生出了我的朋友=我的疑心。

为父在回来的路上才想起这事。这张友士若是有任何不妥放儿啊,你此举便是欺君。贾代善很严肃地盯着贾放。

贾放连忙保证:父亲,绝对有此人,这份条陈和报告也是他自己写的。孩儿只不过只不过是稍许给了他一些提点。

贾代善:真不是从潇湘馆里随便找了本书,然后抄出来的吗?

贾放:敢情您也知道这事儿啊!

他使劲儿摇头:父亲,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只是书上写着的,没有经过实验证明,孩儿哪里敢把这条陈拿出来毕竟事关生死。

贾代善长舒了一口气,露出笑容,道:父亲看了那份《报告》,知道你们究竟花了多少心思嘿嘿,不过就是随口一问。

说到这里,贾代善终于放贾放回去休息,临去之前,没忘了提醒贾放:你对潇湘馆的藏书那态度我很喜欢,尽信书不如无书。那些书籍看书的人决定了能看到什么书,也决定了怎么用这些书。此事你拥有决定权,但切记一定要谨慎。

离开之后,贾放在心内默默回想贾代善最后说的话看书的人决定了能看到什么书,这解释了为啥大家能从架上找出不同内容的书籍;也决定了怎么用这些书,贾代善似乎在指看书人的态度对书的效用会有极大的影响,把《血防手册》拿出来直接用和全盘消化之后写成《血防报告》明显是两码事。

而此事你有决定权,也可能是说,只有贾放本人在场的时候,才能有人把书从潇湘馆的书架上拿出来?不得不说,有这个可能。

贾放:我只是随便猜想哈!

在金银稻风波之中小小地伤了点元气的三皇子,近来看上了南方制糖的生意。他坐在自在堂里,面前的案几上放着一块完整的棕黄色糖晶,糖晶通体透明,看起来没什么杂质。

这品相是不错。三皇子点头,只是从南方运到北面,路税就要交掉不少?

对面幕僚赶紧解释:您难道忘了监国太子的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