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代善一边说,史夫人一边遐想:向小园占尽风情向小园,从名字就可以知道这庆王幼女多么惹人怜爱,算来也是贾代善的师妹可史夫人转念一想:向氏女既然是皇帝的女人,贾代善就算是有贼心他也绝没这贼胆,一想到这里,史夫人心里的酸泡泡总算消了下去,耐耐心心地听丈夫把故事说完。
这不对啊!头回认认真真听丈夫讲故事的史夫人突然插嘴提问,如果放儿真的是圣上的骨血,怎么可能放在咱家寄养,还偏偏当个庶子?
她一想到这么多年来慢待了一个皇子,就立马觉得背心发凉。
这里头又有一个缘故。
钱氏名义上是我的侍妾,但其实她真实的身份是放儿的乳娘。贾代善向她解释。
钱氏作为贾放的乳娘,独自在皇家庄院里抚养年幼的皇子。此外,这乳娘自己也有一个孩子,与贾放差不多年纪,也养在那庄子上。
某天夜里,这庄子遇袭,乳娘钱氏将她抚养的两个孩子换上了一模一样的衣裳,将其中一个藏起,一个带在身边装作是贾放。当夜,钱氏和她带在身边的孩子都死了,被她藏起的孩子则侥幸生还。
也就是说,活下来的那个孩子,不知道究竟是钱氏的孩子,还是向小园的孩子。史夫人总算听懂了,认真总结。
确是如此。原本那皇家庄院就地处偏远,圣上忙于西北军务又不常去。而熟悉这两个孩子的人在那一晚都死了如果不是放儿在救兵来的时候放声大哭,可能也会没被找到,就这么活活饿死。但总之,放儿被救出来了,但是他到底是否是皇家血脉,也就分不清了。
不是有滴血认亲吗?史夫人问。
贾代善摇头:那个做不得准的,皇上亲自试过,他不仅仅是放儿的生父,还是好几个根本没见过的孩子的生父。
也许就是的史夫人根本忍不住八卦天性。
不得拿圣驾开玩笑!贾代善这边气压升高,史夫人一下子被吓了回去。
皇家血统,不容混淆,因为这个缘故,太后决定让咱家收养放儿,并且指明由老夫人亲自抱养。
老夫人去后,放儿去陵前守孝,也是皇上的意思,为的是让放儿感谢老夫人的养恩。
史夫人又不明白了:那这么说来,放儿是不是皇家血脉,到现在也没肯定,老爷为何又口口声声皇子皇子的。
贾代善脸色古怪,说:那是因为你没见过圣上年轻的时候。
史夫人啐了一口,道:我若是年轻时见过圣上,哪儿还轮得上嫁你不是吧,她终于反应过来,你是说,放儿与圣上长得像?
岂止是像这么说吧,放儿比其他几个皇子,都更要像圣上本人。贾代善有些怅惘地说。
史夫人也感受到了这种怅惘,小声道:那皇帝是不是很后悔那位小园小姐,是他的心爱之人吧。
贾代善没直接答话,只在心里说:估计肠子都悔青了。但是口头上他必须回应:当初小园的遗言,就是让她的孩子在宫外平平安安地长大。交给老太太抚养之后,算是遂了小园的心愿。
但咱们心里必须清楚,放儿不是一般的孩子,不能将他当个寻常庶子对待。
前一段时日,钱氏被圣上封了贞义夫人,这是圣上认定钱氏舍生护住了放儿。以后切莫再对钱氏口出恶言了,她也是个节义之人,且与我们贾家无关。贾代善教育史氏。
这么说来,圣上是确定当初钱氏是以亲儿的性命,换取了皇子的安全。史夫人想到这一点,倒真的生出一点感伤,双掌合什,贞义夫人在上,之前对你多有误会,实在是对不住。日后望你们母子早日托生,都投个好人家。
贾代善见夫人总算是情绪稳定了,松了一口气,道:这次皇上的封赏,一来是放儿确实是做出了些功绩,不止是建言,在其他事情上他也出了大力;二来就是皇上自觉对他有所亏欠。
宁府的园子,南方的地,实际上都是我们替放儿代管,管了这些年,现在皇上下旨,都还给放儿,也是正理。而且圣上也盼着放儿接手这两样之后,能有一番作为。
史夫人心想:一个园子,一块地,能有啥作为?不过就是皇帝舐犊情深,想要安慰安慰小孩子罢了。
但此刻她心里当真是难言的欢畅:只要放儿不是你在外头胡搞生出来的私生子就行,别的皇帝老儿怎么说,咱就怎么做呗!
她误会了贾代善这么多年,今天一旦误会解开,史夫人觉得一夜之间花都开了。
贾代善却有些无奈,因为贾放确实是一个私生子,只不过生父的身份地位比较高就是了。
这时史夫人伸手拍了丈夫一下,喜悦无限地掰着手指,道:国公爷,这事儿你怎么也不早说?咱在家成天想着怎么能让政儿和赦儿结交结交皇子贵人,将来走上仕途也好有人扶持扶持。谁知道,他们成天都跟个皇子在一道啊!
贾代善彻底无语,憋了半晌才道:要我怎么早告诉你?早些时候压根儿不能确定放儿是皇家血脉,再说了,我告诉你,你管得住自己的嘴吗?真不会去告诉你那几个不靠谱的娘家兄弟?
史夫人尴尬地笑了半天,但总是听进去了,把事先都收拾出来的细软又都放了回去,这才发现贾代善脸上被自己抓出了一道长长的血痕,忙不迭地去叫了人,找了药出来,给贾代善上药。
夫妻俩上演的这一套,从全武行到冰释前嫌,总算落幕,代价则是贾代善第二天一大早顶着脸上的伤去上朝,家有悍妻的名声应当是逃不掉了。
但贾放对此一无所知,他第二天早起的时候先去了一趟桃源村,察看了一下那里的情形。刚好看到老邵给全村七十几个孩子讲故事的情形。
老邵从京城去了桃源村,虽然山居寂寞,但是要做的事不少,便也渐渐习惯。他见多识广,因此孩子们总是围着他,请他讲山外头的情形。
贾放心想:该是时候给桃源村做点事了。这么多孩子,是时候考虑建一座学校了。
原本贾放一直存着建完园子就跑的心理,而桃源村对他而言,是一个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副产品,贾放本人对桃源村其实并不算上心。
但现在不同了,桃源村全盘归属于他,贾放自然而然地觉得需要对这座小村的发展担起责任。因此贾放与陶村长在闲聊之中商量两句,便又回大观园来他打算在画设计图的时候,一并把桃源村小学的设计图给画了。
谁知他刚刚回到荣府,还没进自己的小院,就先吓了一跳:怎么恁大的阵仗?!
在他的小院子外头,十几个仆妇并大丫鬟屏声敛气地站着,见到贾放出现,齐齐地唤了一声:三爷!
要知道,他们之中的很多人,此前见了贾放是根本不会打招呼的。
史夫人的心腹赖嬷嬷则站在院门口,满腹狐疑地望着贾放,大约在猜测女主人这样突然变脸究竟是为什么。但她见了贾放,也不得不蹲了蹲,勉强送上个笑脸,道:三爷!
贾放进了自己的院子,见到史夫人坐在正屋里,孙氏则端了个小杌子坐在史夫人身边,两人正拉着家常,史夫人满脸慈爱,孙氏则全是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感觉手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
孙氏一见到贾放回来,赶紧起身,叫了声三爷,然后就往外溜,脸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实在太尴尬了,还是您来吧。
贾放只能硬着头皮,向史夫人问安:母亲怎么来了?明明早间问安的时候仆妇说是今日的问安都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