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2 / 2)

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

对对对,就是这个味儿。多少钱?

二百文一瓶。用量不多,十来口人吃饭可以用上一个月那大师傅叨叨地将注意事项一口气都说了下去,让人觉得他这些讲解起码就能值上一百文。

许是各家早先被晚晴楼吊足了胃口,又被那间供应冒牌货的杂货铺提高了预期,这二百文一瓶的价格提出来,愣是没人觉得贵,一个个都还觉得捡到了大便宜。

晚晴楼这进来的第一批货,顿时被抢购一空,最后连那试吃的大师傅手里剩下的半瓶都被人求了去。

但很快,晚晴楼又进到了第二批货。

这次的货推出了大小包装,小瓶的还是二百文一瓶,还有一种大瓶,容量是小瓶的十倍,价格则刚好是一两银子一大瓶。大户人家厨房,或是专做这饮食生意的,就都觉得买大瓶划算些。

像宁荣二府的采买管事,就一口气买了十个大瓶回去,总共也不过十两银子府里人多,一府里一个月就得用上两大瓶,还是多采买一些,放着反正也不容易坏。

就这么着,在京里这味精渐渐成了风尚,又传到了南边。甚至京里有不少大户专门买了这个送礼,荣府就采买了好些,送往金陵李家,和姑苏林家,当成给姻亲的好礼。

为了满足这个需求,晚晴楼连礼盒都做了出来。当然礼盒里也万年不变地配备了说明书,讲明了用法与禁忌。收礼的接到了,只当是送礼的对方准备的,都只觉得贴心。

即墨港。

船只刚刚靠岸,一脸严肃的征税官员又板着脸站在码头上,一本正经地重复:但凡有一件漏报

哪儿能呢!

年轻的管事从跳板上一跃而下,落到栈桥上,怀里揣着文书,来到了征税官面前,将文书递上,一项项地报上船上的货物:

这次有二十坛味精。管事的笑容很灿烂,咱东家说在京里卖得很好。

征税官似乎还记着上次尝过的怪味儿,扁了扁嘴:就那还能卖得好?

二十文一坛,总共四百文。

这连五钱银子都没到。年轻的管事拱手谢了,将一应税银拿去交接。征税官便不再管他们了,自然也没看到,从船上搬下来的坛子,可不是上次那样小巧的瓷坛子。

这次是正正经经的大瓷坛,一坛能装几十斤的那种。

东宫。

三皇子在看各处报上来的上岸税税额。

上岸税不理想,那是意料之中的事。毕竟他柿子捡软的捏,专挑那些总额不贵的货物认认真真收税,其他那些真正的豪奢之物却都只收个零头。税额寒碜也很正常。

谁知三皇妃提醒了他一句:近日京中有一物名曰味精,极为精贵,小小一瓶便是一两银子。听说也是海上运来的。

于是三皇子满篇地找味精这两个字,却找不到。将税册翻遍了,才在即墨港税册的最后找到了味精:税基每坛二百文。过去一月总共上岸三百坛,上岸税一共六十两银子。

三皇子:?

听妻子说起,这味精明明是一笔大生意啊!一两银子一瓶,这三百坛运进京,少说也是三万两银子的生意,上岸税总共交了六十两?

他不记得有人曾为这味精讲过情,他连味精是什么都不知道。

三皇妃却说他最近的饮食里都加了味精,唯一没加过的那一次,三皇子皱了皱眉头,问了句厨房是不是换了厨子。

因此甚至是东宫,这一两个月里也花费了好几两银子下去。

三皇子便命人去即墨港打问,幕僚带回来的话令他郁闷无比这东西第一次上岸的时候,没人觉得那东西会有什么值钱的,货主自己也声称不知道。但这东西就是在京里渐渐卖得好了起来,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家有货百家求。

这即墨港的规矩,税基以第一次报税时核定的税基为准。

殿下,这简单,您就单命即墨港为这味精改个规矩,每次上岸的时候随行就市,重新核一次税基就是。幕僚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不行,三皇子断然否决,绝对不行。上一次的教训还不够惨的吗?

他如今总算是懂了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如果现在单独为这味精改了规矩,京里少不得又吵闹起来。改了一处,必然逼得他将规矩应用到其他家。

如果家家都每次上岸都重新核定税基,那他可以想象各处港口的上岸税税额马上会就此腾飞,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他的国库里但是各种压力也会从四面八方源源而来,其中有好些是他无法拒绝的,因为他无法承受失去这些支持的后果。

所以这次他宁可坐视上岸税的流失,也不敢贸然改变征税时的规矩。

这甚至令三皇子有点儿怀疑,将来他手中的权力是不是真的就是无边的。

但至少会比现在好点儿吧?三皇子这么想着。

即墨港的征税官很快就收到了上头的指令,纷纷长舒一口气。如果要每次靠船都核一次税基,他们这几个征税官就根本没功夫合眼睡觉了。

浓眉大眼的年轻管事从北方过来的船上一跃而下,笑嘻嘻地向征税官打招呼。

征税官登时警惕:这次又带来了什么新的货品,需要核定税基的?

那管事顿时解开了随身拎着的一个包袱,递给那官员看:您看,这靴子

那官员看时,见这靴子不过是平常靴子的模样,但是材料却寻常的牛皮、羊皮、毛毡之类的不同。这靴子的鞋帮软软的,滑滑的,触手颇有弹性,不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做成。

年轻的管事满脸堆笑,道:这靴子名叫胶靴,是用一种树胶做成,最大的好处是不透水。像您这样天天在码头上跑的,这种靴子最适合您。

这一双是小人们孝敬您的,至于这税基,您看着定,看着定

于是,在这即墨港的征税单上,除了多出一种味精之外,很快又多出了一种胶鞋。之后又会冒出来什么新货品,征税官着实也不知道。但反正他只管按照上头说的,只核一次税基,管它日后价格会涨成什么模样。

第217章

天佑我桃源寨,风调雨顺,渔获丰美!

下网喽

桃源寨。一声吆喝,负责承包青坊河与青坊湖中各色水产的渔夫们开始下网捕鱼。

贾放则带着一队招商办和规划局的工作人员在青坊河畔围观。

就在京中的百姓刚刚见识到用橡胶做成的雨鞋时,桃源寨的百姓们已经用上了防水服和雨衣。

尤其是下河捕鱼的渔夫们,都穿着连体的渔夫裤,站在水至齐腰深的浅滩上,一起扯动渔网。渔网的另一头系在驶向青坊湖心的渔船上。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