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放三言两语,便帮大伙儿做了决定。
大皇子搓着手,叹着气道:老六,看来在南边这地盘上,我还是真的不服你不行啊!
贾放:让我谦虚地笑一下。
谁知他这位大哥精力旺盛至极,一路疾奔赶到桃源寨,又去数千里外的小园看了一圈,这时依旧歇不下来,推桌便立起,道:快走,快带我去看那大家伙。
贾放被大皇子拽着胳膊,匆匆忙忙地回过头,刚好看见水宪敛下眼神,似乎轻轻地点了点头那意思好像是:去吧,那位应当是有话要对你单独说。
果然,大皇子与贾放并肩一起往桃源武元的车站过去,一路上压低了声音与贾放交谈。
发现这条通道的事,你可有报给京中?大皇子问贾放。
贾放点点头,道:报了,但没有给三殿下,而是直接送去了京郊离宫。
事实上,贾放完全没有这个发现了祥瑞一定要上报的自觉。他是与水宪商量过,才想起应当将这件事告知荣国公贾代善。贾代善自有渠道,辗转将这个消息送到了宫中去。
他原本以为大皇子会质疑这事儿的程序正义,谁知大皇子全没有怪他的意思,反而舒了一口气道:这就好!
贾放:啥情况?
我总隐隐约约觉得,老二死得不明不白,老三到现在都没有查出个结果出来,这事儿处处透着怪异。京里那边,还是不要事事都上报的好。
贾放:跟我想的一样。
不过还不止这些,他听大皇子的口气,似乎对三皇子充满了怀疑。
太子遇刺,他与水宪遇袭,莫名出现的火器,据说已有反意蠢蠢欲动的南安王真的与三皇子有关吗?
不过也难怪,毕竟太子殁后,三皇子是直接的既得利益者。大皇子的怀疑也并不是没有来由。
老二没了,我们兄弟几个里头,已经没有嫡庶之别了,按理说,谁都有希望占住那张椅子。但我觉得,要么你,要么老四,都对我胃口。老三不行
大皇子突然冒出一句。
贾放顿时伸手乱摇:我不行,我不可,我不干!
他一个脚踏实地修路盖房子的,把他推那个位置上去,那真是将他架在火上烤了。
大皇子登时嘴角向下,弯成一个不高兴的表情。他好生郁闷,但很明显又拿贾放没辙这种事情么,人各有志,勉强是勉强不来的。换了大皇子自己,不是也不乐意搅合么?
于是大皇子背着手,抬起头,在桃源寨张望了一会儿,远远地见到水宪,站在嘉荫堂跟前。
水宪的身影很好认,月白色的衣衫,一副我欲乘风归去的样子,那准保就是他。
大皇子认出水宪,一转脸又见到身边贾放也正专注望着那边,突然生出了开玩笑的念头,忍不住促狭地道:老六,你什么时候娶妻?
贾放:啊?
大皇子笑道:荣国府到现在都没好意思替你张罗,父皇那里许是一时没想起来,要不要我去提醒一声?
贾放已近及冠,若不是他身世奇特,在寻常人家,早已谈婚论嫁了那绝对是他不愿的。
这位大皇子是自己做主,愣是顶住压力娶了一个女奴为妻,换来了姻缘美满,夫妻和睦。而他也一早就看出贾放与水宪亲近异乎常人,此刻说这话,却正眼里蕴着坏笑,显然是想要看到贾放惊慌失措,拱手求饶的样子。
谁知贾放立即回给他一个爽朗的笑容,手一伸,比划了一个道家捏诀的动作。
这太简单了那还要多谢大堂哥贾敬带给他的灵感。
大哥,这不,我已经开始修道了,不娶亲。贾放笑眯眯地向大皇子解释。
远处,水宪似乎隐隐约约感应到了什么,转头往贾放这个方向看过来。他本就爱道家装束,此时亦是梳着道髻,披着一身浅色的衣袍。在桃源寨的习习晚风之中,水宪的身影衣袂飘飘,宛若仙人一般贾放心中暗道:这个理由真不错,他这辈子再不想亲近旁人,就是半缘修道半缘君吧。
大皇子则被贾放堵的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圆睁着眼,半天才长叹一声,随即拍着脑门道:快,快带我去看大家伙,我等不及了。
作者有话要说:第二更送上,大家明天见。
鞠躬感谢墙外行人,茶汐,一个人,沉水倦熏投出的霸王票,感谢天空鱼、蒙生mlife、翔介、兰台十三、小栗子、妩十弦为文文灌溉的营养液,感谢大家,俺会继续努力哒!
第215章
东南水师剿灭了北方海匪之后不久,三皇子终于搬去了东宫。
入主东宫,意味着三皇子距离储君之位,只差一个仪式的距离。朝野上下,也都据此认定三皇子便是皇帝心目中的储君人选,不会再有其他更改。
三皇子一党悬了许久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三皇子却不怎么高兴得起来他不喜欢变化。搬去东宫,对他而言,也是不小的变化。
三皇子周德瑜从小就有择席的毛病,哪怕是换一个房间,换一张床,他都要花上很久去适应,会可怜巴巴地缩在床上,睁着眼直到半夜,直到疲累压过了这等改变带来的恐惧,他才能昏昏地睡去。
这次搬到东宫,越发如此,一应事务都与在王府不同。但也多亏他监国事务繁忙,宵衣旰食,每日能着枕头的时辰极少,勉强让他熬过了最初的这段日子。
但是细想来,如今生活小节之中,处处都是变化。
身边脚步声细碎,三皇子抬起头,只见是天色渐暗,东宫的小太监送了照明用的烛台进来。他面前是一柄白铜枝形烛台,烛台上五枚雪白晶莹的无烟蜡烛,尚未点燃。
那小太监将白铜烛台顿在入门处的一座窄暗上,然后从袖口中摸出什么。三皇子听见轻轻的擦的一声,便知那小太监在用火柴点烛。
应该全京城都用上火柴了三皇子想。
这物件虽小,传播起来却快得很。毕竟太方便了,轻轻一擦就能生火,与以前用火刀火石火镰那些,不可同日而语。价钱又便宜,十文钱一盒,节省着用可以用好久。
那名小太监一一点了蜡烛,赶紧将火柴收了起来。三皇子只瞥了一眼,便见那只火柴盒是素色,应当是特供东宫的。
听说外头百姓购买的火柴,那火柴盒上还贴着花花绿绿的画片,据说还是成套的。这画片竟也成了吸引百姓购买的原因之一,不少孩子成天缠着大人,求将那画片揭下来收藏。
甚至不止孩子,不少大人也在收集这东西,乐此不疲。东门夜市就有人专门交换这些,甚至还有人高价收购的。
小太监将烛台捧起,托至三皇子的桌案跟前,放在案上。三皇子案上登时大放光明,甚至让他觉得亮得有些刺眼。
挑去两枚,以后只点三枚就够了。三皇子吩咐。
是!小太监赶忙拿起一柄小银剪,剪去两枚烛芯。那光线登时柔和,三皇子顿时也觉渐渐静下心来。
gu903();前一阵子东宫采买,说是买了北方新制的石蜡无烟烛,那价格只有原先王府用烛的一半,便宜到难以置信。待到用起来,才发现又亮又好,没有什么烟气。实在是不知道这石蜡是打哪里采来的,竟如此便宜。有人说这白色石蜡是从猛火油中提炼而来的,可是却没有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