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他还是希望桃源寨寨如其名,是一座世外桃源。
但是锦花的妇人们似乎比她们的男人更有野心,对贾放说,贾三爷,您明知咱们还能多制几台织机,每天还能多产一些布匹,您为啥
贾放便正色道:每个地方对某项产业都有承载能力的上限。我以为各位将现有的产能都发挥出来,就已经够了。如果咱们锦花扩建,就会挤占旁人的资源。占的资源越多,付出的代价就理应越大。
妇人们登时都悻悻地低下头去也是,毕竟这寨子是大家的,不作兴只有她们一家忙着赚钱。
贾放却温言劝道:有没有想过,在别的地方投资办厂呢?
在别的地方妇人们登时一个个地都张大了嘴,实在是没想到贾放竟给她们提出了这样一项建议。
就像我刚开始那样,给你们地方和纺织机,以这个作为干股,等到厂子建起来之后,每年就只要坐收分红就可以了。
以后锦花这名字许是整个永安州都知道,这里是锦花一厂,那里一间叫锦花二厂贾放娓娓地给妇人们描绘美好的画卷。
妇人们却尴尬地相互看看,她们原本都没有想这么远。但是贾放所说的确实给她们提供了思路。既然在桃源寨扩建成本越来越高,为什么不搞技术输出,将这机械纺织的设备和技术输送到其他村寨去,养活更多的人?
可是,咱们因为挨着青坊河,所以才有这水力纺织机
贾放安慰她们:南方山区地形起伏,水资源又很丰富,只要耐心寻找,必然能找到很多适合办厂的地址。
说实话,我也盼着你们的厂子走出去,这样我也就跟着入了一份股,以后坐在家里数流通券就可以了。
第200章
贾放视察过了桃源寨里的各项产业和基础设施,接着就是两个胜利新村。
此前胜利新村的文艺工作搞得有生有色,蹴鞠联赛群英涌现,但究其根本,两个胜利新村的任务是屯田。
胜利一村分到的多是水田,按照老邵的指点,垦出的水田没有上来就三季稻,第一年尝试了两季稻,兼养稻花鱼。在水田之外,胜利一村还种植了一大片油料作物,主要是大豆。待到大豆收获的时候,一村就收拾收拾,准备榨油。
而二村则是以旱地为主,种植的主要是红薯和棉花。棉花本地人都见过,锦花的人更是暗暗高兴,心想这以后总算是有了本地的原材料了。
红薯却是大家第一次种。无论是桃源寨的乡民还是胜利二村的村民,谁也没种过。就连最见多识广的老邵也没有亲手种过这种东西。
但既然是贾放发话,大家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按照老邵的理论指点,把种苗都种了下去第一茬种苗收得特别快,两个月不到就收获了。
收获的时候村民们望着土里挖出来一嘟噜一嘟噜的块茎直接傻眼:
区区几枚种苗而已,怎么竟然收成了那么多?
不过桃源寨里向来有传言,贾三爷送出来的种苗,第一茬下去结果都结得特别快。大家对这红薯的种植成果都半信半疑,重新培育了第二拨种苗之后,在所有开垦出来的旱地上都种了下去。
这回种植的周期延长了些,但是从地里挖出来红薯却依旧吓到了所有的村民官兵和改造对象之中都有种过好几年地的农人,他们熟悉这一带所有的作物。桃源寨那些水田的稻米亩产已经够吓人的了,而这些从地里刨出来的红薯更是险些压垮了前来收成的驴车骡车。
但这红薯,该怎么吃呢?
桃源寨的村民们在试吃这件事上,向来有经验。很快,他们就尝试了蒸煮炖炒各种方法,发现这红薯做法百变,味道一概都是甜丝丝,很好吃,唯一的缺点就是,吃完了之后烧心胃会有些不舒服。
贾放却给胜利二村指点了一个法子,教他们制红薯淀粉。
二村的村民们试制红薯淀粉的时候,刚好赶上贾放过来视察,当即把他们的成果让贾放看了一遍。
这些村民将红薯从地里收下之后,先在大盆内将红薯浸泡,将外头的泥土、残叶之类的杂质尽数洗去,然后将红薯送去粉碎。
这红薯粉碎是交给畜力来完成的,两头骡子绕着一个类似石磨碾子的粉碎器打转绕圈,而这粉碎器里却事先安装了多枚绞齿,将洗净的红薯碾成碎渣。
红薯碎渣被送去继续浸泡,浸泡过一段时间之后过滤,泡出来的浓稠白色浆汁便是淀粉原浆,而滤出来的便是红薯渣。
目前二村生产出来的红薯渣一般是送去沼气池里沤沼气,但是贾放知道这些红薯渣实际上还可以发酵酿酒,发酵之后的废渣则可以送去喂猪。只不过这发酵酿酒的工艺,他还需要再琢磨琢磨学习学习。
生产出来的淀粉原浆经过沉淀和晾干脱水之后,就是红薯淀粉了。贾放见这里生产出来的红薯淀粉并非纯白,而是微微发黄,反而觉得比较满意。
毕竟他那个时空生产出来的红薯淀粉都一色的是雪白,但究竟是加了漂白剂还是本身红薯淀粉的质量就这么过硬,谁都不好说。
贾大人,这红薯粉,能做什么呢?二村的村民齐声问贾放。
你们尝试过了吗?贾放一向鼓励胜利新村的村民们自己探索,一般不轻易直接给答案。
一群村民相互看看:试过了啊!就是没成功才来问您的呀。
我们把那红薯粉加水然后煮热,那红薯粉就自动成了糊糊,没法儿成型,更加没法儿入口。感觉就是软趴趴的一团,一点儿也不筋道
贾放心想:当然没有筋,因为本来就都是淀粉嘛。
你们吃了今儿食堂里炒的芙蓉鸡片了吗?贾放问大伙儿。那里头就用到了红薯粉。
红薯粉的样品已经送去了专供胜利新村的食堂,食堂里今日炒制鸡片时特地加了红薯淀粉勾了个芡,炒出来的鸡片便格外滑爽软嫩,吃来与往日不同。
是吗?村民们挠挠头问贾放,好像今日的鸡片确实好像不错。
这几个糙汉,旁人将绝顶美味的佳肴送到他们面前,这几人恐怕也会食不知味地嚼下去,一边嚼一边寻思:贾三爷让我们做这红薯淀粉到底是干嘛的。
好啦,除了在烹饪的时候加一点儿之外,这红薯淀粉还可以做别的。贾放总算看透了他们这一波老粗的本质,打算让他们看看真正的红薯粉,便让三村食堂的一个妇人操作给他们看。
只见这妇人手下极其灵巧,先量了一些红薯粉,加了一小把从北方带来的面粉,然后用开水冲勾搅打,达成白色稀薄的芡汁。这些芡汁随即加到剩余的红薯粉之中,将所有的粉揉成一个大粉团。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