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1 / 2)

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

那孩儿今晚还可以进大观园看看吗?有些闲事要处理一下。贾放咨询父兄的意见。

贾赦睁圆了眼,不明白贾放这般千难万险地回来,头一件事想的竟然还是修园子。但是贾代善大概猜到贾放的用意,点点头道:你去吧,记住父亲的话,别着急去南方。今晚先来荣禧堂暂住一宿,你母亲已经将你妹妹日常起坐的那一间耳房收拾出来了。

父子三人一时闲坐,便提到贾政夫妇已经送亲送到了姑苏,择了吉日。林如海与贾敏的好事就在这一两日了。

林家是姑苏大族,贾敏成亲,娘家这边来的亲戚较少到底是一桩憾事。但是换个角度想,至少他们远离京城,不会被京里的风风雨雨波及。贾代善便老怀安慰,贾赦与贾放也在一旁凑趣,只说是将来等京里情势定了,接妹妹回娘家省亲,林如海许是也会回京做官。

可谁知道这京里的情势何时才能定?

只要一想到那两件火器还在京中未被缴获,贾家人就很难得到安全感。

到了晚间,贾放叫上了双文和李青松,一起去大观园中。

贾放先去了即将修缮完毕的怡红院。上次他来,乃是太子亡故、贾代善受伤之后那阵子,贾放只是匆匆一瞥,不及细看。但是这次来看过,院里的景致又与上次不同

怡红院室内装饰富丽繁复,却并非全是金钱堆砌的效果,而是匠心独运的巧妙设计而成。

这怡红院室内完全打通,不以墙壁作为隔断,而是用了相当多的小木作隔扇,来对不同的空间进行区分。放眼望去,四周都是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福,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各种花样,都是名手雕刻。①

隔扇中自嵌着多宝格,或贮书,或设鼎,或安置笔砚,或供花设瓶。满墙满壁则都是按照古董玩器的形状抠成的槽子,诸如琴、剑、悬瓶、桌屏之类,陷入墙壁,却与墙壁相平。①

而这怡红院中又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李青松好奇,往里走了两层,便觉没有路了,转了半日却又转不出来,猛然见到对面有个人,正好问话的时候,却见那人和自己形貌完全一致,正是镜子里映出的自己。

贾放哈哈笑着将李青松从屋子里领了出来,夸赞双文:可见你是真真了不得了,简直就是一位造园的女大家。哪怕是誉你为女山子野也毫不过之。

双文笑容恬淡:三爷过奖了。

贾放却是真心夸赞:这座怡红院院外的设计或许有卷轴可以参考,但是室内的空间如何布局,贾放却从头至尾没有多过问,只是将基本原理说与双文知道,双文竟就按照贾放的设想,把这金堆玉砌的怡红院给修了出来。

难为你,最近府里出了这么多的事,你还是坚持把这些事都做完。贾放很感激双文,他不在的这段时间里,一切全靠双文照料。

三爷可千万别觉得我冷心冷情,没心没肺才是。双文说着,掩口而笑,瞥了一眼旁边站着的傻小子李青松。我只是在忧急彷徨的时候,依旧让自己手里做着这些事,便觉得自己不那么废物,每一天都还在踏踏实实地活着

大约李青松在贾放不在的这段时间里曾指责过双文冷心冷情,没心没肺,傻小子这会儿摸着后脑,极不好意思地笑着。

接着众人便一起前往潇湘馆。贾放让双文与李青松在正屋里略等,他独自去了藏书室。

他要取什么书呢?太多了,小到火柴、白糖的制法,达到石油冶炼、精炼钢材,他都想要。一时脑子里千头万绪的,贾放突然生出了一个灵机一动的想法。

他向这座藏书室虔诚祈求,祈求这座有求必应的藏书室,能够将他需要的藏书一次性都赐给他。

紧接着他开始搬书,将书本都放在包袱布里,一包一包扎紧。待到他将一整排书架都搬空了,贾放才郑重拜谢。这时眼前搬空的书架上则重新出现了书籍的影子。

贾放知道此行的最大收获已经到手,当即招呼李青松进来,帮他将这些包袱都拎出去。

青松,你去推一架手推车来,将这些书都盛在车里,我需要你趁夜送去

谁知这时,他手一滑,一只没有被扎紧的包袱落在地上散开。双文赶紧弯下腰,帮助贾放捡拾,捡着捡着忽然咦了一声,问:三爷,这些书,怎么好像都是空白的?

贾放吓了一跳,连忙去看,果然都是些空白书页。

他紧张了连忙去拆开其他的包袱,将所有的书都迅速地翻了一遍,登时傻愣在当地所有这些,与其说是书籍,毋宁说是字纸本子,翻开每一页都是空白。

这是什么原因,是他投机取巧了?还是他对待知识不虔诚?

并不,贾放自觉他虔诚得要命,他无比需要另一个时空里的人们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帮助自己身边的人快速发展。

等等,刚才他是怎么想到请求他需要的书籍的?投机取巧并不是贾放的惯常作风,他通常都会老老实实地交代自己的心愿:我需要一本讲解玻璃的成分、工业生产流程和设备、以及特种玻璃研制的书;我需要一本讲解工业制糖工艺,从甜菜根里提取糖分,去色制成白糖的书

刚才那个念头,就像是旁人一下子塞到他脑子里一样。

这么说来,这确实是他需要的?他就是需要一大批空白的书籍,并且按照原定计划,把这些都送到百工坊去?

片刻之间,贾放想明白了。

他对双文和李青松说:就是这些

双文和李青松二话不说,立即动手,将这些字纸本子全都包起来。贾放则对李青松说:青松,我有个不情之请,今晚你去百工坊,很可能会遇到危险

但若是不去,他回来此行便没有意义。

李青松站在贾放身边这孩子已经开始蹿个子,近年来在贾府日子过得甚好,他也长得相当壮实。这时李青松挺胸凸肚地说:贾三爷,小人的命是你给的,又容你收留,教了学识你要小人去死小人都不会说一个不字!

旁边双文嗔道:你这孩子,怎么动不动就死啊活的。三爷这么说,是要让你机灵些,留点神,尽量不要吃亏。

贾放笑着点头:正是,双文说的没错。

李青松却苦着脸说:双文姐,我已不是孩子了嘛!你当我是个大人了好不好?

贾放接了话:你当然是个大人,虚岁都满了十四,在我眼中就是可以扛事儿的大人了。今晚之事你附耳过来。

当下贾放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地都与李青松说了。待三人将这些书本都收拾好,李青松便循着贾放的指点,用手推车推着几大包袱的书,从宁荣后街出去,一路往百工坊过去。

还没有走出几百步,李青松已经察觉背后有人在跟着他,只做没察觉,一路哼着歌,一路往百工坊那边去。

他刚刚路过胭脂坊,眼见眼前一片暗地,没有灯光。忽然一个布袋就朝他头上罩了下来。

李青松反应极快,立即滚在地上成了一团,用手脚护住头脸要害,挡住那些落在他身上的棍棒子,同时喊:饶命,饶命

大爷请饶命,小人这里的东西虽不值钱,大爷看得上,就请尽管拿去。

一个粗豪的声音疑惑地问:你这么爽快?

李青松赶忙道:东家的东西,难不成还要为东家丢了自己的命不成?

几个声音便七嘴八舌地道:这也是

gu903();这小子看着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