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2 / 2)

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

gu903();所以我们现在得想法子挣钱。贾放说了大实话。

水宪对于我们这个称呼欣然接受:好!

这单子上,就是我觉得造出来会有丰厚利润的工业制品。贾放其实就是回忆了一下轻工业发展的主要阶段,将那些工业化生产之后,成本显著降低的消费型产品给罗列出来。只要能攻克这些产品的技术难题,以水宪现有的商业实力,打开商路,降低商品价格,甚至倾销占领市场,都是能做得到的。

他列在表上的,都是他认为工业化之后才能大规模生产,广泛降低成本的。手工作坊就能做的肥皂什么根本不在他考虑之内。

水宪唔了一声,说:玻璃已经有了,多是西洋所制。本地有土法制作,做出的玻璃颜色不够纯净,内含气泡。

贾放见过怡红院中的那面全身的穿衣镜,镜子明净,照得人纤毫毕现,工艺已经相当成熟,却没想到是西洋舶来的。

他立即想起另一件事:早先在京里伤人的那种火器,会不会也是西洋舶来的?

水宪摇摇头:据我所知没有。不过我可以让所有通商口岸的商行打听一遍,看看他们有没有见过那种货物。

两人这才说回到玻璃上。贾放问:如果我能将玻璃的成本降到极低当然还是会比窗户纸高一些。你觉得如何?

水宪首肯:稳赚!

好,接下来是蜡烛。贾放说。

这东西已经很便宜了。而且不用西洋舶来,本地就能产。水宪疑惑地问:还能有利润空间吗?

贾放却说:很便宜吗?我看好些贫民百姓,都舍不得用蜡烛,只肯用油灯。毕竟不能家家都和你那北静王府或是晚晴楼相比。

贾放第一次前往晚晴楼,就见到晚晴楼上到处是灯饰,到了晚间灯火辉煌。他自然晓得水宪认为蜡烛很便宜。

水宪马上明白了:那是当然了,如果蜡烛和油灯一样便宜,那么所有的百姓都会选用蜡烛的。

晋石崇与王恺斗富,曾将蜡烛当柴火烧由此可见蜡烛比柴火要贵不少,否则不能说是斗富。水宪自我总结,可行,会赚!

接下来白糖水宪还认得,但再往下:蜂窝煤、火柴、酒精、味精这些字他都认得,连起来却是闻所未闻,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他突然合上这册子,盯着贾放:你不会真的就是

贾放垂下眼帘,他在旁人面前都能掩饰得住,即便亲近如贾代善等人,也只道他的神通来自于外祖向奉壹留下的种种神奇,唯有水宪一个,他是决计瞒不过的那次遇险之后,他也不想再瞒,既然对方猜到,他也打算顺水推舟的承认。

谁知道水宪压低了声音道:公输班降世重生吧?!工匠们都这么传说。

贾放嗖地一声跳起来:我还墨翟呢!

水宪开怀大乐。

贾放只得将册子从水宪手里抢回来,合好了放在怀里,道:这些东西说难不难,说容易它也不算太容易你可千万别小瞧了,真做好了,财源滚滚不说,给百姓平添日常便利。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水宪眉心藏起的愁绪一闪即逝,贾放的秘密他已经猜了个七七八八,只是不忍心当贾放的面说破而已。

我需要联系一下桃源寨。贾放揉着眉心为难地说。好多原料在桃源寨那里,而且桃源寨绝对是咱们最好的第一市场。

早先桃源寨他离开的时候种了红薯,红薯一旦能大面积收获,他就有了充分的淀粉来源,到时无论是酒精还是味精,他都能轻而易举地生产出来。

而桃源寨凭借现在的财力,从水宪这里采购各种农机、纺织机、缝纫机和轨道绝对没问题。那里的乡民又乐意尝试新鲜事务,若是蒸汽小火车能跑起来,他们准保第一个把它安排在桃源武元的轨道上。

可是,该怎样将桃源寨与水宪这里的大工业基地联系起来呢?

水宪这时取出了一幅舆图出来,帮他指出了大工业基地和桃源寨的位置:我这里附近有一座港口。往港口区的轨道和码头上的吊装运输设备已经都在建了,一些货物已经可以运起来。

从这港口出海,越过这一片海湾,便是即墨港。水宪指点,从这里直驰京师,只要两天的距离。

贾放看了看,心知这片大工业基地在他那个时空便在辽东半岛上,与胶州半岛隔海相望。

如果不在即墨港靠岸,那就一路向南,入珠江口,沿江而上,在永宁州卸船货,然后由陆路运到武元县。

水宪将整条路线在舆图上一一指了出来,可见他早已考虑够有一天可能会需要这样做。

贾放凝神:确实挺麻烦,入珠江口之后,还要换一次船。将大型海船换成适合内河航运的小货船。

有什么法子能将桃源寨与水宪的地盘直接联系起来,不用那样麻烦呢?

于是他问:你的油田和煤矿都在哪里?

水宪又在舆图上一一给他指出来,说:不在一起,每一处大约隔上个几百里吧。舆图上这些地方都在东北部地区。

贾放吃惊:那么如果你各处产业之间想要传输货物,又该怎么办?用你家的园子吗?

水宪揉着眉头笑了起来,两人同时都想起了当初水宪给贾放连夜送装备的往事。

但是水宪还是摇了摇头:不需要,怎么说呢?这几处地界之间,自有连接的通道,不需要通过我家的园子。

贾放遥想了一下:是的,我家园子对应的那些地界也是但它们都连在一起。他所有的产业,全都坐落于桃源寨一方小小的山坳里。

水宪点了点头,嗯了一声,说:如此一来便对了,我这边它们也都连在一起,但全都是隧洞连通。隧洞之中,人不辨方向长短,便都以为这隧洞不过是翻了一座山

其实是跨越了几百里的距离。贾放问,旁人不看舆图就无法得知?

了解了!贾放心想,这不过是变相的缩地鞭就是了。

只不过他还是忍不住羡慕水宪的优势:你这里简直是天生的运输便利,不像我,四面都是大山。

水宪这边的情况,要他把工业基地生产出的大件货物通过王府园子运回京里自然困难,但是他有港口和码头,运到即墨港之后,运回京中只需要两天功夫,不像他,要将桃源寨的东西运出来,只有通过缩地鞭这一条路。

水宪便瞪他一眼:不这样,你那儿怎么能叫世外桃源呢?

贾放无语:不过每一处都有自己的发展特点,他需要做的就是因地制宜。他不能照搬水宪的,水宪也不能照搬他的,发展方式。两处地理位置、资源、人口、起步早晚的差异,造就了两人的产业处于各自的发展阶段。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