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2 / 2)

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

大皇子登时背着手问贾放:我是不是该叫你老六?

贾放:

他一时沉默,没有马上回答,就听见大皇子谈了一口气,道:我与荣公私交甚好,甚是敬重荣公的人品,因此我有些为荣公可惜。

大皇子一向在西北戍边,与贾代善交好。所以这时候才有这感慨:荣国公竟然帮皇帝养儿子养了这好几年,结果皇帝突然起意,竟要把小儿子认回去,荣国公真是亏得慌。

却没想到贾放一挺胸,道:无论大殿下如何称呼,我就是我,我是贾放。

他是一个来自后世的,独立的灵魂,因此绝对不会为这些身份牵绊所困扰。

大皇子有些惊讶,上下将贾放打量了一番,道:你这话说得很对,我与你相交,自然不是因为你身份如何,而是因为你的人品对不起,刚才我着相了。

这位大皇子,大约是皇家之中,道歉道的最快的一位。

但是他道过歉就忘,掉脸就问道:这里的山匪确实不大寻常,你可知道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贾放点点头:是因为丈田。

他便将之前在武元县重新丈田、编制鱼鳞册、征收秋赋的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又提到了刘士林与赵四强的供词,两人在供词中提到,这件事触动面太广,南方十个州,受损的利益太多,因此有人动用了埋在南方的私兵。

至于刘家与赵家,都只是小卒而已。但是那山匪背后的势力,竟然能动多达七八千的山匪,实力也不容小觑。

大皇子便皱着眉头道:南方的情势竟然如此复杂。我好像有些明白为啥父皇点头,让我到南方来帮南安王了。

几个皇子都有相当灵敏的政治嗅觉,大皇子也不例外。

贾放说:我们在武元县跟前,歼灭的山匪与被俘的山匪加起来大约有五千人,此外应该还有两三千人在其他州县。

这你不用担心,大皇子对自己的实力异常自傲,只要本王在这儿,剩下的两三千,迟早也都会落在本王手里。

不过,你打算将这些山匪怎么办?全数杀了?大皇子问贾放。

贾放摇摇头:这可千万不能杀!我自有用处。他现在是极度缺乏人手的时候,怎么可能放过这么一大批俘虏。

好,大皇子答得也不含糊,我抓到人就都交给你。不过我要提醒你,他们是匪,绝大多数人,手上都沾着百姓的血!

这是自然,贾放点点头,他们每一个人,都必须经过审判!

这就好。大皇子似乎嫉恶如仇,听见贾放的承诺,松了一口气。

但大皇子的眉头依旧紧皱:还有,这平南大营的事究竟该怎么说?

贾放心头一动,记起了郑伯宜的建议尽量让大皇子留在南方。他连忙问:大殿下对平南大营有兴趣?

大皇子摇摇头:不是有兴趣,而是实在太嫌弃实在是太烂了。

贾放心头叹息:确实啊,西北军确实不能和这南方大营相提并论。当年皇帝陛下曾经率领大军御驾亲征,西北军的基本盘一直都在。再加上这几年父亲、大皇子都有在西北经营,西北军的基本条件自然要比平南大营好上很多。

而平南大营这里,首先吃空饷能吃掉三分之二的兵力,军需被吃得只剩破烂,军士毫无士气,上官只知推诿这还真是,比土匪还不如。

但我也能理解他们为什么那么烂。大皇子凝神细说,因为养兵实在是太贵了。

就拿我麾下的二百骑来说,他们身上的一副铠甲,可以供一户百姓吃穿一年。他们座下的良驹,每一匹的价值,在五百两之上,更不用提它们需要无比精心照料,稍不留神就掉膘。

吃空饷,其实也并非是平南大营穷凶极恶地贪,而是给那些兵的饷银实在是养不活他们。

按照平南大营兵饷的老黄历,一个兵的饷银只能养活半个兵,再加上将官们左贪一点儿右贪一点儿,久而久之就成了这副样子。

所以我见到了那些山匪才如此吃惊好几千人的山匪,在南方藏匿了那么久,还有那么好的装备对方应是下了大本钱。

但是听你说了,我才知道,你在南方所谋之大,也难怪人家下了大本钱来对付你。说到这儿,大皇子嘎嘎地笑着奚落贾放。贾放却只能无可奈何。

如果武元县的成功经验能够推广到整个南方十州,那他确实断了不少人的财路。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要真这么算,他贾放也应该是恶贯满盈了吧?

不过我愿支持你。大皇子突然话锋一转,郑重地说。

刚才老师说了,他如果不来南方,就根本不会知道在这些地方,竟有那么多寻常百姓,就因为无权无势被人强加上一层层的赋税,终日劳苦却一无所得;也不会知道有这么多人,将违法乱纪巧取豪夺视作理所应当,你夺了他们的非法所得他们竟然还敢来怪你断了他们的财路!

大皇子站在文庙院中的朗朗青天下,握着拳头大声道。他来回踱了两步,转脸看向贾放,微微地点着头,道:本王原本一直觉得此行万分气闷,却不曾想到了你这里,却觉得此行很有意义。

他走到贾放面前,停下。大皇子身材高大,面庞英俊且俊朗,相貌与贾放的十分相似,但是两兄弟的眸色略略有些不同。他继承了生母茶褐色的眼眸。大皇子低头看了看贾放,说:剩下那些山匪,你可以放心交给本王。

平南大营,如果你放心,也可以交给本王。

但是你要替本王想清楚一件事。平南大营的种种弊端,究竟何法可解。

这不仅仅是平南大营的积弊,这种积弊在西北、西南、北方、东南沿海,只要有驻军的地方都存在,只不过是多与少的问题。

贾放点了点头,也说:其实我近来也一直在想,这些弊端,是否有办法改变,想来想去我只想到一种或许可能能奏效的。

大皇子眼眸一亮,问:是什么?

贾放只说了两个字:屯田。

第172章

当南方还在轰轰烈烈地闹匪的时候,京里的天气已经转冷,初雪下过,洒了半日的雪珠子,大毛衣服已经可以上身。

冬闲时节是办喜事最好的日子,荣国府近日也在为嫡次子贾政迎娶江南大家之女,国子监祭酒李守中之妹在做准备。

只是这门筹办之中的亲事,却因为南方匪患肆虐而蒙上了一层阴影。

圣上亲封的平南节度使贾放,在南方十州之内推行丈田,与县吏标准化以及养廉的新政,非但未见明显成效,却反倒激起了匪患。

这种事闻所未闻,朝野之间惹起了无数非议。想想贾放在南方其实寸功未建一无所得,不过就是收了一次秋赋,秋赋也没有比往年多半石米,却为南方州县带来了那么多的麻烦。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