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还剩下台攻城械,现在正由山匪们牵拉着奋力后退,似乎想要摆脱同伴此前的命运。
桂遐学连忙把射程调至最远,并且直接换上了油弹:跑来耀武扬威一番就想走?这可不行!
还没等到他喊出那一个投字的时候,贾放突然喊:不对,他们不是要跑!
贾放话犹未完,赵五光又大喊一声:全体隐蔽!
对手的第二批羽箭这时又射到了。不得已,贾放和其他人一样,全部缩在防护墙下,以躲避羽箭的威胁。
待这一波羽箭过去,赵五光探出头去,眼前的景象让他目瞪口呆。
只见早先他以为要逃离的攻城车,正全力向桃源寨的防护墙冲过来。
距离太近,即便桂遐学的投石机能够及时调整方位,也已经来不及了。投石还没打到对方,就会先砸到己方的防护墙。这时赵五光挥手想要再招呼同伴们向那座攻城械后面的山匪射箭,但是攻城械规模巨大,缩在攻城械之后的山匪们就像是拥有一个巨大的掩体,丝毫不惧墙头上射来的羽箭。
只是这么推着攻城械往前冲,山匪们也有些不辨方向,竟未对准的桃源寨的寨门,一偏就偏得狠了,冲着桃源寨的一段防护墙就冲了过去。
令双方都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了。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攻城械撞破了桃源寨一段一丈来宽的防护墙,直接冲了进去。
还没等双方的人都反应过来,赵五光手中一枚烟气弹已经掷出,刺目的烟气迅速弥漫开,遮挡住桃源寨防护墙的这段缺口。
对面的山匪们愣了片刻,终于开心地欧欧喊叫起来
第165章
什么?武元县县令袁化大吃一惊,山匪竟然绕过了武元县,去了桃源寨?
李师爷匆匆赶来,就是为了交代这个消息,这时脸色凝重地点了点头,说:有人看到那些山匪不知从哪里找了两台带攻城槌的攻城械,一起往桃源寨去了。
袁化一呆,道:完了,完了完了完了
桃源寨说是要修护城墙的,但是三日之内,能修出什么样的城墙出来可想而知难得对方竟然还动用了攻城械?
这攻城械如果用来对付武元县城,袁化是一点都不怕的,谁知这群不知死活的家伙竟然把攻城械搬去了桃源寨对付贾放?
他心里还存着一点点指望,吩咐李师爷:去文庙那里问问,贾大人回来了没有?
李师爷已经问过了,这时非常遗憾地望着袁大人摇了摇头。
袁化登时觉得前途一片黑暗,如果贾放也那他
攻城槌一想到这,袁化就觉得人神共愤,这究竟是什么山匪呀?不是说就是铜环三六为兄报仇吗?
李师爷觉得自家县太爷实在是太天真了一点,道:他们说是铜环三六您就信是铜环三六啊?估摸着那个真的铜环三六就是个小卒子,被人扯出来当幌子大旗用的,没准这时候正当了马前卒,在桃源寨拼杀呢。
袁化一想到这副情景就更不好过了,赶紧吩咐手下:走,陪同本官到街面上去看一看去。
李师爷赶紧低下头,带着一小队衙役,陪着愁眉苦脸的县令袁化,来到武元县的街面上巡视。
这几日,武元县里确实是乱。山匪这次是突然杀了一个回马枪,闹得武元县辖内的一些乡民们猝不及防。他们早先刚刚将暂时存放在武元县城的存粮和各种储备都送回城外的宅子里,这头山匪们却又说要来了,而且一来来个七八千近一万人这还不吓死个人?
多数百姓什么也顾不上带,多半是身无长物地就冲进县城里来避难。昨夜探子探到大队山匪已到附近,武元县当即锁闭了城门,如今一县之中挤满了还没能安顿下来的百姓,街道之中也乱哄哄的,不是你磕了我,就是我碰了你,满是抱怨与愤懑。放眼望去,简直到处是不可理喻的争执。
好在县太爷袁化在城中还有不错的威信。哪怕是再悲伤再愤怒的乡民,见到了袁化,也会停下来躬身行礼,那情绪稍许稳一稳,便能寻到些解决的方式。
袁化就这么一面抚慰着下辖的百姓,一路沿着武元县中的主干道上缓缓行去。
他由衷地感谢贾放和他手下的人此前武元县里一直传山匪是因为丈田之事才闹起来的,但是贾放的人干净利落地公审了刘家,让人知道这些无稽之谈都是刘家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放出来的谣言,维护住了袁化的声誉与威信,他这个县尊才能在这种危机的时刻依旧拥有相当坚实的民意。
县里的大户都如何了?袁化一面走,一面随口问身边的李师爷。
而袁化身边的李师爷则在满城惊慌的百姓之中突然看见了一张镇定而冷厉的面孔,一时震住了,片刻之后才答道:回大人的话,县里的大户都挺好的,十分镇定!对大人也很支持。
现在这种兵荒马乱的时候,镇定就是绝对优点了。
袁化听见,便满意地点了点头,道:这就好!
此时此刻,他丝毫没想起,县里刚干掉一个刘家,还有一个赵家。
而李师爷则碍于对面那张镇定而冷厉的面孔,完全不敢提醒袁县令什么,只能言语搪塞过去。
在街对面那张面孔,正是此前刘家专案组的易然,此人现在已经被调去了负责调查赵家的专案组,而且据说赵家所涉之事比刘家跟大,连李师爷都不方便与闻。因此是平南大营来人与专案组那几个人一道协办的。
所以李师爷当街被袁县令问起县里的大户,也只能用镇定二字来遮掩,免得打草惊蛇。
那易然远远地似乎也听见了两人的对答,低下头,将头上帽檐略略拉下,点了点头,然后隐入人群,不知往何处去了。
袁李两人一时来到了文庙,由郑伯宜迎进去探视夏省身大人。老大人精神矍铄,却只问一句:贾放呢,贾放在何处?
袁化不知该怎样回答,夏省身顿时扁扁嘴道:老夫也要去桃源寨,你现在就派人送老夫去桃源寨。
面对倔强的老大人,袁化劝了又劝,没能劝住,总算是说了实话:夏大人,山匪现在已经绕过武元县,往桃源寨去了。贾放贾大人正在那里指挥迎击,您现在过去,实在是不方便。
夏省身叹了一口气,道:袁大人,老夫年纪大了,又是初来南方,说话没分量。你是本县的县尊,守土有责,节度使的官署又在你辖内,都已经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了,你难道还不明白一点吗?
袁化却还真的不明白:请大人指点。
只听夏省身道: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啊!
我听说贾大人之前为了南方边境的安宁,放了南方大营的二万兵力在三关两寨没动,又把其余兵力留给了永安州和永宁州。但都到这节骨眼儿上了,您难道就不能代贾大人嚎哭两声,去求些救兵过来
万事不求人确实是好事,只是你不求人,旁人也不会把这当成是大事啊!
夏省身看着是个食古不化的老学究,但是他一出生就在官宦世家,在京中的官场上混了几十年,官场的基本规则他都门清。这时索性提点袁化:该是时候向上头哭求援兵了,否则武元县与桃源寨两处,即便是侥幸能靠自己的力量击溃这些山匪,到时候论功行赏起来,旁人也不会当回事,甚至还会提出质疑。
袁化恍然大悟,冲夏省身就拜下,带着李师爷,慌慌张张地回去拟书信,趁着山匪没能围住武元县,赶紧送到永安州去。
gu903();他还决定,从今日起,求援的信要一封接着一封,还要将对方山匪的种种诡异之处描绘得活灵活现,好让上头知道,他们对付的这可不是普通的山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