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2 / 2)

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

gu903();贾大人,学生请求您宽限两三日,让学生与内子商议一番。

贾放实在是有点儿憋不住笑,真想问一句:您有几位妻室,给三天时间够不够?

但看这些读书人面皮也薄,不像是能开得起玩笑的。既然对方已经软了下来,自己倒没有必要再咄咄逼人了。

于是他允了这些人,有两日的时间可以慢慢商谈,两日之后,由各人自行前往武元县申报,究竟是愿意土地被征用,还是同意以后征缴赋税征缴赋税,又是征缴的哪些田地上的出产。

将这些都说明清楚以后,这些举子、生员、吏丞、里长,将重新获得特殊标记的地契,注明他们免于征税的限额内土地,其他则和普通地契一样,以示一样需要缴纳粮赋。

两日之后,这些人大多是拖家带口来见贾放的他们每一户都带来了很多亲戚,大多是来要求将原本记在举子生员们名下的土地重新记回自己名下的。既然把土地寄在旁人名下也一样要缴粮,那还不如写地契的时候就写自己的名字,放心点。

贾放见了这些举子和生员,还少不了要勉励两句,嘉奖他们为国奉献,不让一分土地荒废,也不让国家少一点点钱粮。

待将这些人送走,贾放觉得自己脸上的肌肉都已经笑僵了,必须去揪一揪,才能恢复过来正常的表情。

说实话,贾放很不喜欢这种工作,他不喜欢,也不擅长

如果要他长久居于这种环境之下,他迟早要变成假笑男孩。

因此贾放本能地觉得,与他比赛的那个人,在他的位置上一定会比他做得更好,一定驾轻就熟,举重若轻

但是武元县的这些改变如果获得成功,那么武元也能像桃源寨一样,成为一个新的样板,有无数的成功经验可以推下去,除了武元,整个永安州很快也能像这样解决官吏人浮于事谋取私利的病根,搞掂土地归属的顽疾。

转眼之间,刘家从风头正劲的刘家,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刘家。

无论是飞洒、隐田还是诡寄,这次刘家主持丈田以后,全都无所遁形,一项一项地都浮回了纸面上,该交粮赋的还是要交粮赋。

刘家拿人钱财忠人之事,事既未成,就要破财免灾。他们把所有从各家收到的好处全部退了回去。

但是当初求上刘家的人还是觉得蒙受了损失。渐渐地,就有流言流了出来:这次刘家其实是官府的托儿,故意做出一副愿与各家大粮户商议的表象,其实私底下却是摸透了各家田地的实情,并且将这些消息都向官府透了底,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这些流言一旦传出来,刘家立即成了被反噬的对象。各地的大粮户索还了当初给的好处都觉得还不够。他们自然不敢闹上县衙,但是纠结起来打上刘家还是做得到的。

刘家世代掌控武元县里的钱粮,子弟多精于庶务、数算,跟人打架斗殴都不擅长。于是外头人打上刘家来,刘家很是吃了些亏。

这时,县里的赵家替刘家出了手。赵家子弟原本一向出任武元县的衙役,个个勇武过人。吃了一回没有文化的亏之后,赵家一向蛰伏,没闹出多少声响,却在这时肯替刘家出头,一时便护住了刘家。

赵家的家主赵四强出面,为刘家和县里的大粮户做和事佬,硬生生把双方的矛盾给压下去。大粮户们见打不过赵家,又见事已至此,无奈之下硬生生吃了哑巴亏,回去琢磨怎么能把这笔账再找回来。

在刘家祖宅跟前,赵四强与刘家族长刘士翰见面,两人相视一笑,正要携手进入刘家的大门,却见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在刘家门外张了张。

呔!赵家家主赵四强向来性烈如火,从不饶人。他指着那人影一声喊,立时好几名赵家子弟跳了出来,将人按住了就要打。

且慢!刘士翰额头上冒汗,心想这也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打啊!他赶紧问:阁下是谁,到此有何贵干?

被扣住的人从地上勉强抬起头,颤声道:刘老爷,俺,俺是武功乡的胡

刘士翰登时记起:这位就是被他刘家坑了的武功乡胡老爷。胡老爷是个大善人,所以即便隐田被征用,乡里乡亲的竟然还了一份给他。这在整个武元县中是独一份。对方不像是气势汹汹来算账找茬的模样,因此刘士翰请赵四强放他起来。

刘老爷,俺俺没什么所求的,就是想问问,俺之前代垫的秋赋,是不是能抵够这次要交的粮赋?胡老爷颤巍巍地问。

武功胡家早先与刘家一道,代垫了整个武元县的秋赋。刘家原打算等丈田的工作完成之后,再一家一家收起粮赋,填回刘家自己的库房,同时胡家那里也能还上一些。谁知隐田的事这么一闹,现在该交多少粮赋谁也说不清了。

胡老爷很怕自己还要倒贴,所以赶上县城来问一问。谁知这提醒了刘士翰:刘家垫付了今年全县的秋赋?

刘士翰刚刚想起这茬儿,赶紧去找刘名化,刘名化点头,说:九月十八启运,送往永安州。

刘士翰一算日子:今儿才刚十六赶紧!

他连忙叫上赵家家主和两家的子弟,大声道:快,我们赶去县库。将那批秋赋扣下来!

只要能将秋赋扣下来,刘赵两家,就有和县太爷谈判的资本,要求县太爷改去那些不合理的新政。县太爷绝对担不起耽误秋赋的这个责任。

刘士翰一拍脑袋:他刘家怎么早没有想到?

一时两家子弟熟门熟路地冲进县衙后头的县库,正好见到两个库夫正在用笤帚清扫地面上的散谷子。

县库的门大开着,刘士翰直接冲了进去,看了一圈再出来时,满脸惊愕地问:粮呢?

他们刘家代县里先垫付的秋粮呢?

两个库夫无聊地说:送去永安州了啊!

什么?刘士翰登时跳脚,不是说好了十八再送?

两个库夫相互看看,道:贾大人说的,征齐了便送,不需要搞那些黄道吉日的俗套,于是这些秋粮昨儿就送出去了。

刘家的族长听说只差了一天,瞬时愣在原地,抚着胸口差点儿没厥过去,回头一看赵四强嘴角竟然流露出一丝幸灾乐祸的微笑。

赵家的子弟多是不学无术之辈,因此在这次县吏与衙役的清洗中早早地被剔了出去,但损失也仅止于此。

而刘家,刘家这简直是成了全县的笑柄啊。

第148章

转眼已经到了秋高气爽的时节。京里的贵介子弟多有借这时节出京打猎的习惯,监国太子素习不喜这一类的活动,他选择了携太子妃一道前往东平王府听戏吃酒。

明面上是听戏吃酒,实则是东平王府安排了太子与伶人阮云晴私下见面。

这阮云晴是京里如今炙手可热的排云班的台柱子之一,唱的是正旦,嗓音正,身段却极妩媚。早在几年前太子尚未开始监国之时他就已经成了太子的外宠。太子如今监国,极少耽于玩乐,与阮云晴见面的次数几乎屈指可数。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