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这个主意不赖!
这就相当于,太子表面上大方批准了贾放的请求,但是那些县吏的薪俸,要求县里自己想办法,反正不能影响到上缴朝廷的秋赋,你自己怎么折腾都随你的便。
这一招是典型的羊毛出在羊身上,你既然要养廉,你就要从自己口袋里找钱来养。放在胥吏上做文章,这就等于是让胥吏从民间多收税赋,多收的这些钱可以用来养自己。
太子怎么想都觉得这招让贾放自己作茧自缚,地方上原来怎么刮地皮,将来一定还会怎么刮地皮。
就按你说的发下去吧。太子笑道,希望老六只是在南方玩玩,而不是真的想做出多大的事业来。到时候孤给他收拾首尾,也来得容易些。
郑伯宜拿到了太子的批语,一一给贾放解释了听,末了叹息一声,道:此前大人依照夏大人的建议,让了这许多步,没想到上头还是不同意。
贾放笑道:早就想到了。
郑伯宜:?
贾放不是一个会玩政治的人,他以前所接触到的也不过是事务所里的办公室政治而已,况且他是一个埋头搞事业,从来顾不上其他的人。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一定不懂政治中的那些基本原则。
就好比说,已经应承了上级的资源,你想要少付出一些通常就会难上加难。
所以太子的批复完全在贾放的意料之中。武元县想要改革吏治,高薪养吏,要凑出这样一笔钱给县吏衙役们发工资,截留是肯定不行了,因此要想办法开源。
也就是说,今年的秋赋,要比去年征得更多。郑伯宜还在发愁,这武元县又没有集体开荒,就是这些田,县吏哪里来的理由可以多征粮食?难道您想要多征一部分商税?
贾放摇摇头,笑道:钱粮从哪儿的这个问题嘛我现在还想不出来。
郑伯宜:想不出来您还敢向太子上表?
贾放:等所有吏员的考试成绩出来,各人的职位定下,所需的钱粮计算出来,再讨论这些也不迟。
贾放说的考试成绩,自然是指的两个月之后,武元县县吏与衙役们参加的复试。
当初武元县令袁化推行这文凭考试,第一次考下来大约有一半没考过三分之一存在不大识字的情况,另外还有一些老到的县吏因为答卷时存在错字与别字的问题,造成了不必要的丢分,导致得分不高,没有获得通过。
没通过的那部分吏员原本很有信心:他们下次一定能过的,结果惊闻下一次考试的时候会在考试内容中中入数算一群人顿时哭了,他们中还有些人真的精于刀笔刑名,对数算一窍不通的错别字害死人啊!
这两个月的功夫里,县吏们在县塾经历了魔鬼般的考前应试训练,完全目不识丁的那部分多半已经放弃,另有一些年轻的则还在硬撑。此外,武元县还有一些以前从未在县衙任过职务的人员,申请参加武元县举办的文凭考试。
这些人,要么是一部分县吏和衙役通过家族找来的备胎,要么是自信有些才干,想混进县衙吃公门饭的。
这两种人之中,甚至有些人信不过县塾的教学质量,跑到桃源寨的潇湘书院申请参加文凭的考前补习班。潇湘书院也来者不拒,一概俱收,只不过比不桃源寨的乡民能免费听课,武元县来人必须交两千流通券的束脩。
两个月之后,参加武元县第一届文凭考试的八十七人,有五十九人通过了考试。
十八岁的刘立兴就是这五十九名新文凭持有者之一。他是刘名化从族中找来的旁支子弟。他虽然姓刘,但是多年来刘家族里就从来没有管过他娘、他和他妹妹的死活直到两个月前,一个名叫刘名化的叔爷爷来找到刘立兴,将那文凭考试的前景天花乱坠地说了一通,并且答应了给刘立兴娘十两银子和十亩田,并且答应由族里出面,帮刘小妹说婆家。
刘立兴就去考试,并且侥幸考过了。
刘立兴之所以能考过文凭考试,也着实是因为他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桃源寨帮工。先是帮人家起房子,后来是在水泥厂帮人烧水泥。
桃源寨的人晚间都去潇湘书院上课,刘立兴偶尔会和工友们一起,溜去旁听。文凭考试的那一千个常用字他渐渐都能认得,数算也能听懂,后来再去补习两月,竟然就这么顺理成章地通过了。
不过潇湘书院的先生也说过,这原本就是一个基础的考试,不是什么科举,通过的人数比例高一些才对。
但刘家对这刘立兴考过的态度显然非常欢欣,就跟他中了秀才差不多
直到他考出,刘家才说了真话:刘立兴既然考出了这文凭,刘家便要他去县衙里当差,顶一个县吏的班那个县吏也是刘家人,此前专管征收赋税之事,却因为错别字错失了第一次考试,又因为应用题没通过第二次考试。
刘家显然对此准备不足,只好让刘立兴这样的年轻人顶上。
你不要太担心,叔爷爷会教你做事,这事对整个刘家来说非常非常要紧,所以族里才会找上你。刘名化耐心教导,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
但刘立兴却对此有些抗拒:叔祖,我确是考出了,可我不想去县里当差。当差役,不是没有钱粮拿吗?
在他看来,去县衙里当差,又劳碌,名声又差,又没有多少钱粮能拿。
刘名化登时拉下了脸,斥道:你这后生怎如此不识好歹?这是阖族的大事,你当这是儿戏吗?
刘立兴没想到对方竟发起这样大的脾气,一时也皱着眉头想:以前他们孤儿寡母的时候,族里多年不闻不问,自己考了一个文凭出来,族里却求到自己头上来了?这安的什么好心,真当他太年轻看不出来吗?
刘立兴娘见两边杠上了赶紧来劝,一面对刘名化说:七叔别听这孩子瞎说,族里说的我们自然得听,还望以后七叔多多提携。她一面又拧儿子的胳膊,小声道:你别忘了小妹还等着说婆家
但谁知这年轻人,脾气倔,抬头看天,心想:到时候小妹的亲事,去参加一下隔壁桃源寨的相亲大会就能定下来,何必要求族里那群糟老头子?
谁知这时刘名化突然笑了,冲刘立兴伸出两枚手指头,比了一个二字。
等到今年秋赋收完,族里必然分给你这个数。刘名化说。
刘立兴:二两?
刘名化嫌弃地看了他一眼:二十两!
刘家母子齐齐地倒抽一口冷气。二十两,是他们家一年的用度。
gu903();刘名化说完便起身告辞,知道财帛动人心,这对母子必定不肯放过这样大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