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1 / 2)

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

回去的路上,贾放越想越满意:大观园这头,红香圃已经基本上大功告成,除了敞厅已经完全修复完毕之外,满圃的芍药已经快开了;而桃源寨里,养蜂场和红香糖坊也渐渐都有了头绪。

对红香糖坊的安排,主要源自之前对食糖市场的考察。

早先南方的糖源源不断地自水路运到,甚至导致京里的糖价都降了。贾放便留心市面上的糖都是什么样,发现主要是红糖,此外还另有一种叫做雪花洋糖的,听名字就知道是舶来品。

贾放早先认为红香糖坊的定位应当立足于桃源寨,他立志让桃源寨的孩子都能有机会尝到蜜和糖,但是现在想想,南方原材料丰富,这糖坊的产出,总有一天会需要与别的糖坊竞争,这种竞争他应当早早就规划好,而不是等到最后一刻再临时考虑自己到底应该是个什么策略。

目前糖坊的实力还不足以支持工业制糖,长期走的恐怕还是作坊式的半手工制糖方式。所以他为红香糖坊选择的发展途径是做手工糖与高档糖,也就是古法黑糖和将来要做的冰糖。

田友明坚持古法与质量,这令贾放非常满意。这样一来,田家糖坊只需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探索冰糖的制作工艺即可。

这么想着,贾放已经回到了稻香村里。

他问双文:如何,昨天到今天,没啥事吧?

他昨夜夜不归宿,是与双文说好的,双文则又想了个借口,瞒过了孙氏和福丫。此刻双文摇摇头,说:没事,只是老爷那边说有好多人递了拜帖过来

自打贾放当了官,他立即变得热门了,每日过来的拜帖都不少,很多人等着要见他。

贾放正叹着气,却听双文继续说:但老爷已经帮您都回绝了。

贾放马上明白了:贾代善这已经是在帮忙打掩护了,估计对外都已经说自己出门往南方公干去了,只要自己在京中谨慎行事,不出头不冒泡,应该不会惹出什么乱子来。

但他想了想,还是决定给水宪去一封信,信中解释了自己为何不方便出门,不方便见他的原因,想了想,觉得信不能这么写,只能将信纸揉成一团,另抽了一张,改写成他最近不便相见,若有任何事,可由双文或者李青松传话相信水宪能够理解。

说老实话,他也不晓得为啥要向水宪交代行踪,只不过纯粹觉得,就这么让别人找不着,可能不大好。

他写了这张便笺,让李青松送去百工坊,由任掌柜转交不提。

接下来便轮到贾放检查缀锦楼的修缮情况。

这段时间里,缀锦楼的大体结构已经经过修缮,紫菱洲附近的水域也已经清理,并且种植了各种水生植物,许是待到夏天的时候可以有自家出产的水八仙食用。

贾放检查了缀锦楼的基础结构,此前他的偷梁换柱策略还是相当成功。缀锦楼里已经朽坏的结构都已经重新替换,但是楼的整体并没有全部拆除重修,是相当省钱的一项工程。

贾放表彰了几名主力工匠,便退在一旁,观赏这座临水的二层小楼。他心里想的却是:这缀锦楼,对应的是什么基础设施呢?

从字面上看,缀、锦,都与纺织品有关,他猜想桃源寨可能会出现一座与纺织品有关的建筑。

说到桃源寨的衣食住行,衣这一项,早先是相当麻烦的。

还记得贾放头一次来桃源村,遇上赖大扣留了给桃源村送去的铜钱,就为了这点子铜钱,大姑娘出嫁都没钱裁花布。可见,这桃源寨的纺织品大部分依赖外部供给。

后来贾放给桃源寨带去铜钱之后,大家才有足够的钱买布了。

在新余诸村的移民没来之前,桃源村村人穿衣,全靠买买买。等到新移民入住,因为有人把纺线织布的工具带了来,所以开始有人尝试自己纺织,用织出的布匹裁衣。但是纺织的原材料,棉、麻、丝,绝大部分还是从外界采购的,这些商品,在每一次集上都是相当紧俏的物资。

贾放在桃源集上看见过乡民收购一大筐一大筐压得紧实的皮棉,回去自己纺线;他也见过乡民们自己从林间找到用来制作麻衣的苎麻和亚麻,用水烫、泡、压沤麻,一番折腾之后取出麻纤维,然后再慢慢地织成麻布。

只是,与其费这一番功夫,桃源寨的乡民们完全可以去做点别的什么营生,比如去食堂掌勺、开小吃铺、种辣椒与番茄之类,赚到的钱比从外头买麻布的钱可能还要多些。因此从新余过来的新移民中,有好多人即使在最初登记基本技能时登记了纺纱、织布,现在也还没有多少人真正从事这一行。

贾放隔天再去桃源寨的时候,去了一趟招商办,却发现桂遐学正在那里,除了他以外,还有一大群妇人也在那里。大家一道坐在四面通透的办公室里,大眼瞪小眼。

桂遐学见到贾放,欢天喜地地起身,打声招呼:贾三爷,您终于来了呀!

贾放看这家伙的表情,就已经猜想到他应当是感到无法招架了。贾放曾经吩咐过招商办的人,如果桃源寨的乡民提什么特殊的技术改造要求,就联系潇湘书院的研究员们。而潇湘书院那里,老邵和张友士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忙自己的研究和教学,招商办多数时候只能去找最年轻的桂遐学,反正他是理学院的,自然什么都得理。

坐在桂遐学对面的是一群妇人,都是余江来的新移民。她们见到贾放到来,顿时也群情耸动,露出些兴奋不已的模样。

是这样的,贾三爷,这事儿我们已经思量了好久了,想办!领头的妇人娘家姓秋,旁人都管她叫秋姐。

秋姐应当是已经与招商办的人和桂遐学商量过了,直接把要求提了出来:我们瞅着寨子里人人都要穿衣,却没有人纺纱织布,没有人做这营生。我们几个都是熟手,想来想去,觉得有门儿,所以想跟寨子里贷一点款子,想领一块地方,建座作坊,纺纱、织布,给寨子里的人供应布匹。

这秋姐显见得是个爽利的,说话直来直往,一点儿都不绕弯。她说:但是我们听说办作坊能请招商办的人来给看看,想点什么新奇的法子,这作坊就能办得又快又好,稳赚不亏。

我们问了这个武元县来的小桂,他啥也说不出来,没法子,我们只好问问贾三爷您了。

这是想建作坊做生意,但是在动手之前,先直接来问怎样能把作坊建好,生意做好。

贾放在心里暗暗笑了:嘿嘿,这不就是缀锦楼

他还有啥好说的?也亏得这位看起来颇有魄力的妇人,要求提得直截了当,干得漂亮!

第117章

非常好,贾放在招商办的办公桌旁坐下,欢迎这些妇人们,我一直在等各位向招商办提出要求,今天见到各位,我非常欣慰。

贾放在桃源寨基本上还是保持着原本他与乡民之间的关系,并未将平南节度使的官威带来。

而这边的乡里乡亲们见惯了他那张俊俏的少年人面庞,也实在是没办法把他和什么大官联系在一起。这些妇人们见到贾放,虽然口中恭敬地喊着三爷,但是眼神亲切,浑没把他当外人。

话虽如此,要建厂子修作坊,咱们还是得按程序来。贾放说完了开场白,就正式进入议程,大致是这个样子,你们需要做一份企划,企划交上来之后,招商办会给你们提点意见,问一些问题。你们再返回修改这企划。

最终企划敲定之后,招商办会给你们计算一个预算,然后根据这个预算放创业贷款,然后就是建厂、投产。

秋姐听了当即回道:贾三爷,您说的这些俺们都知道。但是俺们商量了很久,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这个企划,所以今天才过来问。

gu903();贾放又问:你们之中有懂算账的吗?有考出文凭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