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1 / 2)

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

贾放听了双文的结论,自己再去检查,回来时满脸笑容,告诉双文与工匠们:缀锦楼不需要完全拆掉重建,而是应当在一旁做一个辅助的支撑加固结构,然后把出现问题的梁柱换掉,将改修的全部修复。

修复之后,再把这个支撑结构拆去,这样虽然费一番功夫,但是绝对比整个拆掉重建来得省时省工。

三爷,您真是高,实在是高!工匠们听了贾放的解说,一个个都伸出了大拇指,不管是真夸还是假夸,他们都说没想到一位国公府的少爷,竟然能提出这样精妙的法子。

贾放登时笑:你们也别尽恭维我了。想当初我带队修古建的时候

打住,赶紧打住,不能再往下说了贾放打个哈哈,顿时把话题岔开。

不过既然红香圃的修复进度会快一点,贾放打算好好看看,这红香圃在桃源寨究竟能映射出什么样的功能。

第101章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自御驾巡园那次,京中下了一场大雪之后,天气又冷了几日,终于渐渐和暖起来。沁芳溪表面的浮冰渐渐都消了,两岸的绿柳生出新芽。一场春雨下过,潇湘馆前前后后生出了好些春笋,尽数叫福丫带着几个府里的家生小丫头掰了去。

这些笋,一半丰富了荣国府的餐桌,另一半则送去了孙氏在城南的作坊,看看能不能腌成酸笋。如果能成功,这世上便又多一件味道奇特但又叫世人离不了的食材。

荣宁二府接驾之后,贾放过了几天舒心的日子。虽然荣府里一直有传言,说他修的园子和他那日的表现,并未惊艳到让荣府得到什么好处。至少御驾回宫之后,便对这次巡园只字不提,仿佛人压根就没有来过一样。但是贾放不在乎。

经过接驾这一次,他的心态已经完全放平了,他修这座园子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旁人。旁人说什么,皇帝怎么看,都不在他的考量之内。

这日他早起,惯例在小院和水井之间做了往返负重活动,又去大观园内跑了一圈,回到自己的小院里冲了一把澡。孙氏已经把大厨房送来的早饭热过一遍,送到贾放面前。

贾放一瞅,惯例是粳米粥,另外还有一小方蒸制的千层油糕。他尝了一口粥,皱皱眉头,问:甜的?

孙氏点点头:加了牛乳和糖。

贾放不是甜党,但是他在这个时空里吃甜食的机会极少,陡然吃上一口甜粥,温热的甜味裹着奶香,味道还挺不错。

他又瞅了一眼旁边碟子里的千层油糕,见到白白胖胖的油糕上面点缀红绿丝,于是又问:也是甜的?

孙氏点头:这千层油糕,是用猪板油和糖腌制,腌成糖板油丁,然后一层糖油一层面,足足做满六十四层,再上锅蒸制,做出来的油糕。

猪油和糖做的难怪那么甜美丰腴。

贾放记起这在他那个时空好像是一道南方名点,于是问:怎么,府里是又请新厨子了吗?这像是南方的点心。

孙氏立即纠正:咱们一大家子都是南方人,府里的厨子做这些原属应当。这道千层油糕,是老太太在时最喜欢的一道。老太太去了之后,史夫人当家,这些就不怎么做了。

贾放:忘了贾家祖籍金陵了。

那如何又把这些吃食重新拾起来了呢?贾放问。

孙氏脸色稍许有些古怪,道:是因为最近京里的糖价便宜。府里一下子买了不少,厨子便偶尔做了一次南边的味道,勾起了国公爷的昔日口味,便叫厨房多做一些,让府里人都尝尝。

贾放:敢情是因为糖价便宜了呀!

不过,糖这样东西,在古代确实是奢侈品。就拿桃源村来说,以前他们整天都在为了吃盐而发愁,因为盐是必须品,没有钱买盐,一村人就都没力气下田。

但是糖就不算什么了,桃源村几乎没有人买糖,娃儿们几乎没见过成块的糖,更别提用糖做的点心。

贾放在桃源寨曾经亲眼见过一群孩子摘下路边的野花,然后把花心单摘出来尝那里头的一点点花蜜。他也见过有乡民在山间找到生着的野甘蔗,就砍了带回来,削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分给村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捧着小小一截甘蔗嚼个不停,脸上都笑开了花。

甜味代表着温情与满足,但在这个时空却不是轻易能享受到的。

像荣府这样,用猪板油与糖一道蒸制点心,桃源寨的人肯定想都不敢想。

贾放:等等应该是南方产糖才对呀!

他曾经听贾赦说过一嘴,说是京里的糖都是南方运来的,后世北方用甜菜制糖的技术似乎还没有出现,所以这意味着从南方运进京的糖成本降低了?

贾放特地找贾赦确认了一回,这位百事通很确定地告诉贾放:谁说不是呢?

前阵子监国太子试行新政,推动削减路税,各州的路税减了一多半,南方运上京城的糖成本就便宜多了。听说还有海运运糖,再通过运河把糖送进京城的,那成本就更便宜了。

贾赦嘻嘻笑着,说:有些人嘴上说着不要新政,却靠这个牟了不少利。老三,你说这叫什么?

贾放:叫口嫌体正直。

按照贾赦说的,贾放暗自猜想:这从南方运糖上京,大做买卖的,应就是三皇子的手下了。三皇子现在在京中俨然以士林领袖自居,一开口就是道德仁义,但是私底下却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钱赚得盆满钵满。

真是名声利益两不误。

不过这新政一推,南方的糖运往北方,北方的大户人家开始大手笔地用糖做各种精致点心,桃源寨的乡民们,却依旧只能从山里砍一枚野甘蔗回来,带给自家孩童,让这些小孩子们尝尝甜味。

钱都让这些财大势大的行商赚走了,生活在糖产地的百姓却依旧与糖无缘。这有点遍身绫罗者,不是养蚕人的味道。

老三,你别过问这些啦!贾赦拍拍兄弟的肩,多想也没用。咱把自己管好就是。至于糖,便宜了咱就多买些孝敬孝敬爹娘,贵了就少买,还能怎样?你我总归把自己该做的做好便是。

贾放点头,贾赦的这份实用主义还挺对他的胃口。

他按照贾赦的指导,回到大观园中,指导红香圃和缀锦楼两处工程的进度。

正如此前双文所说,红香圃的修复进度非常快,这座小厅的结构几乎没有动,只要将外部装饰整修一新就可以了。

而双文还揽下了修整位于红香圃四面的芍药栏的活计。她带着几个小工,把芍药栏里已经多年不开花的老枝清理了去,然后又从蘅芜苑取了新培育的芍药种苗来,种在这芍药栏里。

蘅芜苑的培育圃非常特殊,从那儿培育出来的种苗几乎是见风长。刚栽下去的种苗,没过几日,已经和长了两年的老枝似的。看这样子,今年春天天气和暖之时,在这红香圃里赏芍药,应当是没什么问题了。

贾放看过园里的情形,便独自去了稻香村,从那里通过缩地鞭,前往桃源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