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月底大家一清点,人人都觉得分到手的不大对。比原本想着的要少多了。
另一个妇人登时插嘴:是呀,生意做起来的时候那么红火,到分钱的时候却只有那么一点,怎么想怎么不对。
这一下开了话匣子,妇人们登时七嘴八舌地齐声说了起来。
贾放微笑着,等了片刻,突然站起来,冲一群妇人笑道:再这样我就走了。
说实话,贾放一张脸长得相当耐看,再冲大伙儿一笑,一群妇人们看得有些发傻,登时一个个又闭了嘴,耐心听贾放说话。
你们分开做生意,还能做到像三村食堂这样好吗?贾放假做不在意地问。
几个人相互看看,虽然不怎么愿意承认,但还是摇了摇头。早先那个目光果敢的妇人快人快语地开口:肯定不成。大家都各有所长,聚在一起才能成事。再说,这生意不就是做饭么?哪家不会做饭?也就我们这么些人能凑在一起,一次才能做这许多。如果大家拆散开,和其他村的各家各户,不就都一样了?
她一边说,贾放一边暗暗点头,知道这个妇人是个见识明白的,当下记了姓名,她丈夫姓邢,旁人都管她叫老邢家的。
老邢家的说完,旁人纷纷点头。
所以解决了这账目的问题,你们还是愿意合伙做这生意的了?贾放问。
愿意
要是账目没问题,那就是我们自己还不够勤快,又还能怪得谁来?
那好!贾放便一拍手,从门外转进来一个二十不到的小后生,身材瘦弱,见到这些大娘大婶们微微欠身,颇不好意思地笑着。
这位姓余,是一村的。他以前做过账房的学徒,前阵子病刚好,不能下地,但跟着金融办的金、涂二位都学过一阵,记账是一把好手。
如果你们每月愿意给他一百文,他可以代你们记账,盘点,甚至还能帮你们提出一些建议,比如,材料涨了,菜价可能要涨点,或者三文钱得换点便宜的菜之类。你们觉得怎样?贾放问。
妇人们倒是都没想到,贾放会提出这么个解决方案。
我倒没什么,就是一百文有些贵!
是啊,一百文,能在我们那儿吃二十顿了。能不能这样,让他在我们那儿搭伙,顺便给我们算账
最后还是老邢家的替大伙儿拿了主意:算了吧,想想咱们,每个月每个人拿到手的,还是能比这一百文多不少的。算来这一百文,划到我们每家头上,也就是十文钱的事儿。
没了这个小余帮着记账,咱们这生意就快闹崩了。依我看,倒还不如点了这个头。大家算是花点小钱,买个放心。
老邢家的这么一说,妇人们想想是这个理,便也都答应了。
以后小余也在这边的办公室里办公,采买的人每天到他这儿报一次账,每天傍晚食堂关门的时候,他帮你们点一次钱,然后钱还是你们自己保管。每月会再做一次账实核对,保证账没有记错。
如果万一这账还有什么问题,我这儿还有一位人选。小余的师傅是隔壁金融办管实物的老涂。如果账错了,老涂还会帮着查,直到找出错账为止,各位,这样一说,是不是就觉得放心得多了?
十来个妇人一起点头。
对了,小余还是帮那头砖瓦厂记账的账房。贾放顺带提了一句。
哇,那他岂不是一个月能拿两百文。登时有妇人笑道。
记账也很辛苦,成日里打算盘珠子,不比各位拿锅铲轻松。贾放也笑,关键他拿的这些报偿,是因为他付出了劳动,而且解决了各位的实际问题。
定个契约吧!贾放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契约,给妇人们与小余都念了一遍,双方都觉得没什么疑问,便都摁了手印儿,各持一份。
贾放则暗自舒了一口气,对这个结果相当满意。这一招代理记账,他有好几个目的:一是对各村里的村办企业进行摸底,了解他们的经营状况和实际财力,为将来征税做好准备;二来是让妇人们了解财务透明的重要性,让她们见识到可靠账目对消弭矛盾有多大的作用。
三来就是让村民们先竖立起一个观念:公共服务也是有成本的,是需要花钱去购买的。
此外还有一点:这三村食堂的菜也很合他的口味,不希望它经营得好好的就此倒掉。
桃源寨推出的公共服务,不止体现在出现了专业代理记账这件事上,也体现在商业恳谈会简称桃源集的各项服务上。
除了第一次桃源集为了吸引人气,免收了一切费用之外,自从第二次开始,桃源集收起了管理费:费用标准是大型摊位十文,小型摊位五文,桃源寨本地居民打八折。
在收费处,戴着稽查队袖标的赵五光在耐心地对大家解释:这些费用包含了很多内容,主要有场地使用费他没忘了拿出一份小抄,和自己的记忆对照一下,卫生费、流通券兑换费、鉴别费等等。
比如说,大家缴了卫生费,这集上的清洁就不用各位来做啦,会有专人来打扫。
我们稽查队的津贴,也来自各位缴纳的费用。
赵五光做出一副努力巡视的模样,说:为了大伙儿在这桃源集上定定心心地交易,我们稽查队可是一刻也不能放松哦!一整天不吃不喝,也不能像大伙儿一样,好好地逛集,拿点津贴,不过分吧?
赵五光话音刚落,忽听远处响铃,他马上带人直冲过去,问了一圈,哦,原来是摇铃试试呀!您放心,管用,绝对管用!
看见赵五光这么卖力,来桃源集的人纷纷掏钱,付了摊位费。即便是在其他市镇,在集上摆摊也是会有些费用的,而且往往不会像桃源寨这里这样,明码把费用标出来。有可能会看人下菜碟儿,外乡人收费收得贵些,也有些地方会有地头蛇收点保护费什么。
百姓对此原本也有预期,但见到桃源寨这里又能一项一项地掰扯清楚,往外掏钱便更爽快些。
这一次,金融办的流通券兑换处既辨伪处成了最忙碌的地方。
有人拿着流通券来问:这个能替我换成铜钱吗?
老涂接过券,伸手抖一抖,瞧一瞧,对光看一看,点头道:可以,你稍等啊!那头老金就记个账,然后摸出铜板递给对方。
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这个能替我换成铜钱吗?
老涂接过券,抬起眼,朝外面觑了一眼,道:你稍等啊!隔了片刻,他突然伸手摇了摇铃,还没等里面的人反应过来,王二郎已经带着手下冲进来,扭住来人,大声道:又发现仿冒的流通券了?
老涂点点头:仿得太拙劣了。惨不忍睹。
自从桃源寨开始使用这流通券,就有不少人开始打它的主意。头一回办集就有人带了那五文十文的流通券回去,想办法裁了好纸,又是画,又是印地仿冒。可这短时间之内,还没有出现能够仿冒得比较像的没有那一张,能让老涂的放大镜能够派上用武之地的。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