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2 / 2)

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

贾放:很好,就这么说定了。

同时说定了的还有双文,贾放请双文从此在这大观园中照看。一旦发现有人靠近稻香村,双文都会设法阻拦。但若是有人有紧急的事要找贾放,双文就会拉铃:两长一短是府内的人找,一长一短一长是府外的人找。贾放听到铃声,就想办法尽快从桃源村那里赶回来。

但事实上自从赖氏离开荣府,大观园里清净了很多,等闲也没有人来找贾放。

双文和孙氏都一直担心赖氏会从庄子上回来,毕竟当日将赖氏送走,用的是赖大得了急病这样的借口。欺瞒显然不能长久,一旦史夫人发现她的心腹是这样被人调走,恐怕会在府里大闹一场。

贾放把这份担忧委婉地传达给了父亲贾代善。

贾代善则选择立即向刚刚清闲下来的史夫人摊牌。摊牌的时候史夫人果然火大:什么?我身边只有这么个靠得住的人,还调去庄上了。姓贾的,你别这么欺负人。

贾代善脾气不错,被媳妇指着鼻子骂也没生气,反而从袖子里抽了一场东西出来,递到了史夫人手里。

史夫人一瞧,见是一张三千两的银票,吃惊地问:这么些钱和赖氏有关系?

贾代善点头:对,你身边这个可靠人儿,跟着你这么些年,攒下了这么一副身家。

史夫人:啥?

赖氏是荣府的仆妇,每月的月例只在二两银子上下,就算加上年节时候的红包,各种红事白事的赏钱,一个管家仆妇,也绝不可能攒下三千两白银。

肯定是贪了。

这是从赖氏住处发现的,已经拿到票号去核对过了,证实是赖氏这么多年来一百两、二百两这么存起来的。贾代善很平静地将事实告诉妻子。

除了这三千两白银,赖氏还在城南买了一座小院子,挂在她一个族侄的名下。已经然牙人去指认过了,牙人已经将前因后果都写了下来,还按了手印。

夫人,你可能需要擦亮眼,好好看看你身边这些被你认为是可靠的人。

史夫人一听这话,气便朝上涌。赖氏做出这样的事,她本就气闷得要命,现在一听贾代善这样说她无识人之明,史夫人几乎怄得快吐出来了,却只能干憋着。

可是夫人,我又何尝不该以此为戒?这赖氏的儿子,我可是带在身边带了三年,诸事都不曾避忌。谁能想到他后来竟然胆子大到能拆府里的火漆,偷看府里给我的家信。

贾代善这么一感慨,却让史夫人的心情一下子好起来了。她犯了错是不假,但老公一样犯了错,大家大哥别说二哥。

这么一想,史夫人的气就奇迹般地平了,她也恨恨地啐了一口表示愤慨:果然是什么人就生出什么样的儿子。老鼠生儿会打洞。这一家子姓赖的,专盯着咱家打洞呢!哼府里这么好些老人儿,我是该好好一个个都查一查,再敲打敲打了没得教她们觉得能将我这当家主母搓扁揉圆,能瞒着我把府里的财产往外搬。

贾代善微笑着望着夫人,心想:贾放说得果然没错,只要能让人觉得错得不止她一个,妻子心里就会觉得好过得多,还能生出同仇敌忾的心来。

果然,史夫人马上雷厉风行地查实了赖氏的罪状,并将与赖氏勾结的几个婆子和外头管事都打了板子,撵出府去。赖氏和赖大两个都在庄子上服苦役。他娘儿俩知道贾府不少内情,倒是万万不能被放出去。

赖氏一家子是从史夫人娘家跟来的,在史家还有些根基,便撺掇了史家人到贾府来为赖氏求情,被史夫人唾了一脸吐沫星子灰溜溜地回去了。从此史夫人说是不再向史家讨人来用,两家往来也少了不少,此乃后话。

少了赖氏这么个隐患,又更新了稻香村桃源村的远程传讯设备,贾放愈发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忙于建设桃源寨的各项事务。

自从余江来的新移民们一个个地痊愈,桃源寨的各项建设工作开始紧锣密鼓地展开。

按照贾放设想的,新移民们将全部打散,被分为四个行政村。这项工作很快就做完了,倒也不是完全随机混编,而是将他们原先在余江所属的行政单位分成四等份,然后混编,很快四个村就分好了。

村长的人选目前暂时由秦里正挑选出以前曾经担任过村长的乡民暂代但贾放也发了话,暂代期只有三个月,如果这村长不妥当,三个月之后会直接免职,由村民自行推举村长。

因此,新官上任的村长们,对自己治下并不怎么熟悉的村民,都不敢怠慢,嘘寒问暖,都不敢太得罪人,也不敢贸然把村长能安排的好处安排给自己家或是熟人。

毕竟贾放说了,在桃源寨,村长算是公职,往后是要发薪俸的谁舍得把这样的肥差丢掉?

接下来,贾放要求四个新的行政村商量出自己的村名,要求村民们多数同意通过。

这实际是考验村长们行政能力的第一项考核。结果四个村长里有三个都没能完成这一项任务,村民们商议了半日,都没能商议出一个大家都满意的村名,同时也没有魄力把自己满意的名气压下去,让全体人员都同意。

只有王二郎所在的村子,商量出了叫新余村来自余江的新移民。全村都觉得不错,贾放也觉得不错。

于是贾放拍板:就这么定了,你们叫新余村其它三个,就叫新余一村,新余二村,新余三村。

用数字编号就完事儿了。

新余村之外,其他三个行政村的村民都不大满意,毕竟一村、二村、三村听起来怪怪的,关键是还跟在别人想出来的名字后头。

但很快贾放的话就传遍了这三个行政村:人心齐、泰山移,村里的公共事务要学会自己达成一致。若是任何事都自己内部先起了争议,无止无休,无法得出结论,那便必然教旁人看笑话。

果然,接下来便是争议更大的事:分地。

桃源寨土地的划分分成两个部分:宅基地和田地。

每个村都会划分到一块宅基地,宅基地有基本的建设规制私人住宅用地环绕分布与村庄周围,中间是公共空间。私人住宅用地的分配由各村自己决定,主旨是按户口和人口,综合居住需求分配。

贾放要求每个村在三天之内提交宅基地划分的最后定稿这次各村都没有什么争议,早早就解决了内部争端,把确定的分配方案都拿了出来。

田地的分配则是比较有争议的。

按照贾放的分配原则,桃源村让出了三分之一的良田,这一部分良田却是绝无可能让新移民中的每一户都能种上地。

而且贾放不打算把这些田地割得细碎,这家种一亩,那家种三分。这种做法不适合集约化种植,可能会造成生产力的浪费。

于是,贾放提出了这些良田(约七十顷),向一百四十户新移民公开招标,以五十亩为单位,招收种植户。

老百姓们并不理解种植户是什么意思,他们一听贾放解释,马上明白了哦,原来就是佃农。

贾放摇摇头:不是佃农,当然不是佃农!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