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2 / 2)

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

gu903();贾放随手从桌上,拿起两枚秸秆充当铜轨,放置在沙盘模型上。在这一瞬间,已经有不少脑子转得快的工匠反应过来了。

一条轨道装货,一条轨道运货,运货的时候装货,两下里不耽搁。

贾放笑道:还有更复杂的法子,等下次在向你们解释。

至于从码头上向下卸货嘛刚才是谁问我定滑轮和动滑轮来着的?

铜匠赶紧举手。

实验用品拿来了吗?

另一头一叠声地答应。

走,咱们先去做实验。老任,你可千万别以为我这是在白白抛费辰光,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贾放大声冲任掌柜解释,另外,你们谁,去帮我准备一套烫样的工具来。

烫样?

贾三爷连烫样都晓得?

看样子不仅仅是晓得,想必自己也能上手。依我看,应该说他是精通才好。

啧啧啧,这就了不得了。三爷小小年纪,什么都懂,自己还能动手做,这这这这不是祖师爷转世,会是什么人呀?

就是就是,上辈子带来的宿慧。

所谓烫样,就是建筑的立体模型,因为中国的古代建筑,尤其是皇家建筑,必须上呈皇家御览,所以专门作出来模型,因为制作过程中需要熨烫,所以称烫样。

贾放也是因为研究过一阵子中国古建,所以才会对烫样这种工艺非常熟悉。

他在百工坊的院子里,向一群工匠们讲解了一下定滑轮与动滑轮的原理与区别,并现场指导工匠们组装了一组滑轮组。

在此之后,他又提示工匠们如何将那本《万物之理》中所述的杠杆原理运用在实际之中。

在那之后,贾放又带着工匠们乌泱泱地回到了大厅里,这时所有的烫样工具都已经准备完毕,都给贾放放在桌上。

贾放飞快地用秫秸做了一个框架,用浆糊胶合固定。然后他用纸剪成了形状,代表滑轮组,安装在那框架上。

任掌柜和工匠们都在等待他的解释:三爷,这是什么?

贾放笑笑:这叫起重机

公元前后,罗马设计师维特鲁威就已经在他的《建筑十书》之中提到了起重机械的设计;

15世纪,意大利人发明了转臂式的起重机,使起重机械的操作得到了大幅度的简化;

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为起重机械提供了新的动力,19世纪,英国出现了蒸汽动力的起重机

现在贾放也不知道自己所处的这个时空究竟处于什么样的时代。但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把今天、现在、当下,当成是起点呢?

贾放一口气给工匠们讲解了转臂式起重机,龙门式起重机和桥式起重机的结构要点,但是具体的烫样模型就只做了转臂式的一种,其他都只是启发、引导,让这些工匠们在实践过程中自己思考。

但饶是如此,待他说完,一屋子的工匠已经对贾放佩服得五体投地,有人提出想要拜一拜贾放:我心里就把您当我们祖师爷了。

贾放:这可不行!

幸好任掌柜给他解了围,这位掌柜的好心提醒贾放:三爷,您今儿特为到我们这儿来,是有什么要紧事吗?

贾放猛地一拍后脑:是有要紧事,不说我差点儿都给忘了。

第64章

贾放今天跑到百工坊里,一来是找任掌柜商量,问之前任掌柜借给他的二十名小工,能不能长期地借给他几个月。

二来,贾放是来找百工坊的工匠,和大家一起商量他要做简易活动房。

早先在东宫见到太子,太子曾告诉贾放,说是来自余江的鼓胀病患者南下填桃源寨之事已经成了定局,无可更改,而且人一两个月之内就要到桃源村。

贾放既然无法阻止上头的决定,他就得赶紧行动起来。

桃源村那边,村民们的态度显然是不愿意,但是不愿意又如何?别地把人硬塞了来,他贾放还真能跟太子所说的那样,不管不顾不闻不问,放任这几千人的生死吗?

既然不得不接纳,他就打算接纳得漂亮一点。

再说,桃源村目前地广人稀,劳动力水平有限,发展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瓶颈。如果新吸纳的三千人能够摆脱病魔困扰,加入生产大军,对于桃源村来说只有好处。

既然要接纳,第一步就是安置,要给人盖房子,找住处,让人先有个落脚的地方,然后才是治疗、吸纳,才说得上其他。

但考虑到桃源村村民只有一千人,却要接纳三倍于他们可能具有传染风险的病人,安置这件事儿一定要好好规划,否则桃源村就是大难临头。

如果在桃源村境内大规模地修建吊脚楼那样的永久性住宅,耗时费工,而且绝对赶不及在新移民到达之前修建完成。

最要命的是,他总不能动员桃源村现有的这些村民,为那些还没有到来的新移民盖房子吧?贾放相信他们就算是有再高的思想意识觉悟,在这件事情上,应该也不会心甘情愿地为了他人而免费劳动的。

为此,贾放才打起了盖简易活动房的主意简易活动房在后世用途很多,可以用于救灾、临时安置、简易居住等。活动房大多都是以轻型钢材为骨架,以夹芯板为围护材料,通过螺栓等零件直接拼装的简易建筑。

这种建筑的优点在于,零部件标准化,适合批量生产,而且便于拼装与拆卸,用完之后,立即能拆成钢构件与板材,往库房里一堆,下次再用。

但是在现在这个时空,贾放既没有轻型钢,也没有夹芯板,他两眼一抹黑,虽然有想法,但是却完全不知道用什么材料来实现。

所以他只能把这个问题抛给百工坊的工匠们,想请他们给出一些建议。

木匠最先惊呆了,他听贾放说这房子得能够随时拆装,震了半天才说:这这不能够啊!寻常的房子从开建到上梁起码得一个月,大梁上了再支其他的檩子椽子,起码再得一个月,再是瓦作而且,盖好了之后,也拆不得呀?

贾放摇摇手:要是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种房子并不能算是大家常说的房子,更像是棚子,但是比棚子要好,四面都有围护,脚下有地板至于拆卸,大家想想那孩童常玩的鲁班锁,就像那样,喀嚓一下拼了起来锁死了,喀嚓一下又马上能拆开,能达到这种效果就行。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