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这本书撰于公元前32-22年间,是罗马建筑师马可·维特鲁威,书总共分十卷,所以以十书为名,是现存最古老且最有影响的建筑学专著。
这本建筑学的专著不仅仅影响了公元前后的欧洲城市,它在文艺复兴时期也有不小的影响,甚至直至18、19世纪时,依旧对古典复兴主义亦有所启发。
贾放是学这个的,怎么可能不知道这本《建筑十书》?
他难掩激动的心情,掩卷心想:难道这座藏书室真的是建筑学的宝库?
他大略翻了一下,《建筑十书》不止被翻译成了汉语,而且还改成了竖排版,符合这个世界人的阅读习惯。贾放见这书只有第一卷,立即转身,回到藏书室里。
他发现他刚才抽走书的空位置还在,于是继续伸手,连续抽出九本,翻开扉页,见都是《建筑十书》,可见十卷经典都在这里。
贾放开开心心地把这一整套书都搬走,第二天来看的时候,再次傻眼连排的空书架,竟然再次被填满了。
有问题,一定有问题贾放已经隐隐约约地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了。
他自己是个学建筑的,所以抽出来的都是相关典籍。如果看书的人不是他呢?
于是贾放叫过一个小工,对他说:去里屋架上,抽一本书来。
那小工摇摇头:三爷拿我戏耍呢?我大字不识一个,去拿书做什么?
旁边他的几个同伴一起笑着向贾放解释:三爷您别笑他,他晚上还要去赌
贾放:
他可算是明白这小工为啥一听见书就头大。书,就是输啊。
这些小工他算是勉强不来了,那么再找谁来试试呢?
恰好这时双文又带着福丫来送饭了,贾放:有了!
双文读书识字,又通画艺,他正好让双文来试试。于是,贾放问双文:最近有什么想看的书没有?
双文诧异极了,盯着贾放看了两眼,说:三爷真不是在逗我?
贾放一拍后脑,这才反应过来:这是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女孩儿们即便读书识字,也是为了她们将来能更好地管理家庭,而不是为了她们自己的兴趣。于是贾放赶紧说:我没开玩笑!
最近有什么特别想看的书?
双文想了片刻,说:最近一直看画学画,倒有点儿想再读读历代画论了。
竟然想看画论?贾放想:难怪双文最近跟着他学画效果图,会一边画一边想,敢情是想要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可问题是,建筑效果图不同于那些历代山水花鸟亭台人物画论里没有啊。
但双文总是知道她自己想看什么的。
那你去那新修的屋子里,随便抽一本书出来。贾放顺手把安全帽交给双文,还顺便指点了一下戴法。
安全帽会把双文头上梳的发饰压歪,但是在贾放一再强调之下,双文还是把帽子戴上,少时真的捧了一本书出来,面带疑惑,问贾放:这看着不大像历代画论啊!
贾放一瞅,顿时笑了,只见扉页上写着《建筑效果图技法大全》。
就是这个,这个好用,不信你读。贾放把书递还给双文,他现在终于有数了这个书架很神奇。书架上的书,恐怕是根据借阅者的背景,或者是根据借阅者的需要,自动提供相关书籍。
这也太神奇了吧!贾放心想,在后世的图书馆系统里,哪怕是再先进的人工智能,也做不到这样精准的判断。
谁知双文接到手里,张口读出了书名:《工笔楼台技法全编》,三爷说的没错,确实是双文需要的。
贾放:
还带这样的?连书名都能换成是目标对象比较容易接受的那种?
旁边福丫见双文欢欢喜喜地捧了一本在手里,大声说:我也喜欢书,我也要去!
双文忍不住笑了,柔声说:你识得几个字啊?不如等多认几个字了,再过来吧?
福丫哪里能忍住,她伸手接过双文戴过的安全帽,也不管合不合适,直接往头上一套,迈开腿蹬蹬蹬地进了潇湘馆,不一会儿,就真的举着一本书跑了出来,递到双文手里,问:双文姐姐,你替我看看这是什么。
双文一翻,登时笑出了声,说:好好好,这个好,这个再合适你不过了。
这是一本花样子?贾放在旁看见,登时傻眼。
孙嬷嬷不是要你去找本花样子学绣花的吗?这可不就得了?双文伸手揉了揉福丫脑壳上戴着的安全帽。
贾放:这还真是书架智能?!
这次测试之后,贾放愈发确定,这潇湘馆里的书架,以及书架上的书,绝对不寻常。
但在经历了稻香村里的缩地鞭之后,贾放真的自觉对这些新鲜事务的接受度也高多了,他非但没有特别惊讶,反而在心里盘算着,到底还能怎样更好地利用这智能书架。
于是他在心里默想:我想给桃源村的蒙童们找本教材,有《小学语文》吗?
随后,贾放站在书架前,再次伸出手,抽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打开
只见果然不是蒙学最常见的那些《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之类的书籍,贾放打开的第一页上,竟然是人口手,上中下。
厉害啊!
感觉中国后世学龄教育的精华都凝聚在这里了。贾放仔细地翻了翻书本,确认里面的内容没有什么特别出戏的,可以放心地交给桃源村使用。
有语文就有数学,贾放再抽出一本,见上面写着《幼学算术》,粗粗翻一翻,从十以内加减法到九九乘法口诀都有,等等一等,贾放刚想合上书,突然发现一个细节这书里用的竟然不是阿拉伯数字,而是用的汉字中的数字。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