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将所有的琐事处理完,贾放回去自己屋里,打开了那副施工图卷轴。他满心想着,稻香村应该算完工了吧?这完工的稻香村,会给施工图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吗?
一打开卷轴,贾放就看见了变化:只见原本水墨绘就的稻香村,现在竟然变成了彩色的了原本水墨画时不觉得,现在变成了彩色的图景,就能看清稻香村旁边那云蒸霞蔚似的杏花。
贾放:明白了水墨色是在建工程,水彩是大功告成。
他的视线在卷轴上慢慢移开,突然发现,在已经完成的稻香村附近,突然又多出一座建筑,看起来不大,小小的三间房舍,一明两暗,后面不远处还有两间退步①。
贾放看了又看,忍不住问:这又是哪一座建筑?
也不晓得这卷轴是不是多日寂寞,一听见贾放的问话,留白处马上现实出一行诗句:可堪孤馆闭春寒。
贾放怔住了,这是秦观秦少游的名作《踏莎行·郴州旅舍》中的一句,下一句理应是杜鹃声里斜阳暮。
可是贾放却慢慢吟诵出这篇结尾的一句:为谁流下潇湘去。
潇湘,孤馆潇湘馆,想必这就是他的下一个任务。
贾放念诵完这一句,留白处的字迹就慢慢消失了这证明他答对了。
此前的稻香村,已经证实了通往一个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桃源村,并且真的为贾放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完成了他想要完成的善举。那么这接连而来的潇湘馆,又能给他带来什么?
贾放第一个想到的,其实是旅馆。
难不成这座潇湘馆还能通往哪座驿站旅舍之类的吗?
第50章
《说文》里说,馆,客舍也。
所以贾放下意识地先将潇湘馆与客舍驿站联系在一起。
当然潇湘馆也是林黛玉寓居贾府时的小小居所,只是贾放还不需担心林妹妹会寄人篱下这样的事,毕竟现在她的爹娘都还未正式认识。贾放修复潇湘馆的时候,只需要将让这座建筑满足其既定功能需求就好。
那么,园中的潇湘馆原本是做什么的呢?
贾放特地去请教了一下贾赦。贾赦表示记得潇湘馆:这不就是小时候咱们一起去挖竹笋的地方吗?刚开春,下过一场雨,咱哥几个就带上两个小厮,溜去那里竹林挖竹笋,挖了来就埋在大灶旁边的热灰里,埋上半天,吃的时候把外面的笋皮剥了啧啧,香得很!
这一位吃货悠然回想,显然当年对潇湘馆的嫩竹笋印象很深。下一刻,贾赦就一拍大腿,说:糟糕,今年把挖笋的事儿给忘了,现在那笋早就老了吧?
贾放:都长成毛竹了。
那竹林里的院子后来塌了,倒是有些可惜。贾赦遥想当初,想了想又说,不过我记得小时候溜进去过一次,依稀见到,那架上满满的都是书
贾放一怔:他的确是在《红楼》原书里读到过,林黛玉的屋子窗下案上设着笔砚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难道潇湘馆原本就是这样的吗?
但这也给贾放带来了灵感:古时学堂、私塾、书屋都有可能会被称为馆。既然如此,他为何不把潇湘馆修成为一座以阅读为主,下棋、品名等休闲娱乐功能为辅的建筑?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①能达到这种效果就行。
想到这里,贾放连声向贾赦道谢,满脸喜色地告辞。
他告辞告得突兀,贾赦一脸奇怪,挠着后脑说:这是怎么了?难道老三一听说有竹笋吃,就高兴成这样?
另一头有丫鬟进来,说是大奶奶有请,贾赦一听,哪里还记得贾放,立即说:媳妇儿,我来了
且不说贾赦自去照料媳妇儿张氏,贾放带了几个人,去大观园里勘测潇湘馆的地形贾赦给了他一个重要的提示:潇湘馆的位置很好找,看那有一大从竹子的就是。
大观园里这一大丛竹子距离稻香村的杏花林并不远。只是年深日久,这片竹林疏于打理,长成了密密麻麻的一大片。连原有的路径都掩盖了。
贾放在竹林里发现了一条卵石砌成的道路,通往一带粉垣,数楹修舍②,是一座小小的精致院落。
院落正门外有匾额,现在已经几乎看不清上面的题字了。贾放的人刚要上前,贾放就在后面喊了一声:小心!
几个小工一起止步,只听咵嚓一声,那匾额从院门上方吊落下来,却没有摔碎。贾放过去,用袖子将上面的尘土拂去,果然见上头写着有凤来仪四个字。
果然是这里了!贾放叮嘱几个小工小心,然后才慢慢推开了院门。
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前面是三间上房,一明两暗,可惜塌了一大半,只有最东面的一座山墙连带东屋还矗立着。
贾放勘察过了上房的情形,便绕过上房,来到后院。后院里种着梨花与芭蕉,另有两间小小的退步,尚且完好。后院一角墙下引入一道清泉,绕着屋子一直引至前院竹林处,这才盘旋而出。
看过潇湘馆的全部情况,贾放皱起了眉头:比之稻香村,潇湘馆是真的需要大修了。看这座院子上房坍塌的情况,需要先搭起脚手架,将残余结构都拆下来,然后检查地基,再重新建起上房。
至少地上部分是要重新建了。
既然涉及重建,他就需要自己动手,画设计图。天知道他已经有多久没有试过手工作图了,更糟糕的是这个时代的度量衡都和他所熟悉的不一样,只能向老工匠一点一点请教,再结合自己的经验,把设计图做出来。
至于这工程进度,就更加急不得了。
贾放于是安排了小工们,先把被竹林埋没的道路先清理出来,然后再准备扎脚手架拆房子。
贾放则先去找了一块平整的软木板充当制图板,为了让制图板保持理想的平行和平滑的边缘,他将制图板的每个短边都找了一条榫接木条加固,还顺便防止制图板翘曲。除此之外,贾放在制图板上固定了一把丁字尺,这制图工具就完成得差不多了。
制图板做出来之后,贾放又自己动手,做了一个支撑制图板的架子,放在书桌旁供他使用。
他用了大约三天的时间,将自己心目中的潇湘馆设计图画了出来;画出草稿之后,贾放先去找了积年的匠人,讨论这图的细节,避免他误打误撞把一些古代没办法实现的技术先画了出来。
在此之后,就是订正,改稿,再讨教,再订正,重新调整比例尺
贾放在心里笑自己:感觉自己回到了还没有成为一稿定乾坤的日子啊,不过人人都是这么过来的,连他也不例外。
但贾放还是非常自信的:他只不过是进入了一个新环境、遇到一些新标准而已,再说了,他自己就是自己的甲方,就算是要改稿,也是他自己主导的。
自己改自己的稿,那怎么能叫改稿?
如此一来,十余天过去,荣府传出个大消息贾代善回京了。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