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1 / 2)

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

这些改动看起来都不太起眼,也未能增加居住面积,但对于贾放来说,他总算是把日常动线厘清了,增加了非常必要的生活功能,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改造。

这段时日里贾放和工匠们在荣府里进进出出,竟然没有引起贾府中人的注意。

一则府里有头有脸的管事们都在忙着预备过年的各种安排,仆役们都在跟着管事们跑腿;二来贾放往来的都是些工匠仆役,又从荣府后门进出,一点儿也不打眼。

荣禧堂那里,赖氏曾经提醒过一次荣国公夫人贾史氏,说贾放近日总跟府外的人往来。

史夫人毫不在意,说:他一个孩子,又没有府里大人带着,能跟什么人往来?不过是那些贩夫走卒之辈。你看那些真正的世家大族,有哪个犯得上跟一个国公府庶子往来的?

赖氏想想也是,便不在夫人面前再提起贾放。

转眼便是新年,荣府除孝之后的第一个年节。

到了腊月二十九那天,荣宁二府年事已经准备停当,连贾放的那间小院门口都新糊上了桃符。三十那天,两府上下一起齐聚宁国府贾氏宗祠祭祖,到了晚间,便是守岁。

史夫人等有诰命在身的女眷,趁夜便入宫朝觐,五鼓时才从宫中回来。这时阖府众人才有机会换衣歇息。

从正月初二开始,贾氏的本家亲眷、相熟亲友开始彼此拜年饮宴。荣国府因为荣公贾代善新立军功,进京在即,上门的各色亲友络绎不绝。史夫人收礼收到手软。

这一日说是有北静王府的人过来问安并送节礼,史夫人便叹了一声难得。

荣国府与北静王府虽然同在四王八公之列,但是两府的女眷并不太熟,走动不多。没曾想人家现在送礼送上门了。

咱们老爷这回立的是什么功劳呀?连北静王府都贴上来了。史夫人喜滋滋地心里嘀咕,打开了礼单,见都是寻常节礼之物,在心里暗暗盘算怎样回礼。她知道小小年纪就袭了王爵的北静王年纪尚轻,正和贾政年岁相仿,有心让贾政去北静王府走动走动,还未开口,对方却先躬身行礼:我们王爷另有一份薄礼,是特为赠予府上三公子的。不知公子可有回话或是回信,我等回去好交差。

史夫人喜形于色,她满心只想着宝贝二儿子贾政,因此根本没听清对方的话。她点头笑道:多谢你们王爷想着,我这就叫人去请二爷出来。

北静王府来的是两个婆子,两人对视一眼,知道史夫人这是会错了意。其中一人便加重语气,对史夫人说:好教夫人得知,这份礼,是我们王爷赠予府上三爷的。

史夫人听在耳中都没反应过来,径直往下说:没客气,应该的。

片刻之后,她才惊讶地睁大了眼,倒抽气似的问:什么?是三爷?竟然不是她的政儿?甚至不是她任何一个嫡子?

两个婆子莫名其妙地点点头:是呀,王爷那边吩咐下来,这份节礼是给贵府上讳放字的那一位小公子。

第13章

史夫人的人来请的时候贾放正好与贾赦在一处。

贾赦很忧愁,在贾放身边长吁短叹的。贾放觉得好笑:大哥,怎么阖府的下人都在推牌九、打马吊的时候,您却能这么干看着?

荣府规矩,平时禁止子弟赌博,但在过年期间,并无此禁忌。

贾赦愁眉不展:老三,你是不知道,你大嫂这两日心情不好,总说心里烦,前儿个刚掀了一回牌桌反正我是不敢造次了。

他说着转脸望着贾放:兄弟,你大嫂的人要是问起,你千万要给我作证,我真的再没抹牌九了。

贾放应了,心里好笑:虽说红楼原书里贾赦相当不堪,但在这个时候他还是很爱媳妇的,为了照顾张氏的感受他竟然能忍下这么重的牌瘾。

想到这里,贾放不觉稍许有些恻然:都说恩爱夫妻不到头,原书里贾赦后来是成了鳏夫,又续娶了填房邢氏的。他可不希望这事成真。

这时荣禧堂来了人,一五一十传了北静王府来人的话。这回轮到贾放吃惊了:我?

他和北静王府没有半点交情,这是怎么回事?

在史夫人身边婆子的催促下,贾放赶紧换了见客的大衣裳,跟着人前往荣禧堂。他第一眼见到史夫人的时候,觉得对方的眼神几乎能吃人。

但是一转眼,史夫人的神情又格外和煦,如沐春风,几乎令贾放觉得他刚才眼花了。

北静王府来人,说是给你送了一份节礼。来人在等着回话。史夫人朝屋角束手侍立着的两个婆子努努嘴。

贾放见了两人,颔首致意,收下了来人奉上的一只匣子,说了两句场面话:我与王爷素昧平生,何劳馈赠?

史夫人在后面接口:对啊,不是搞错了吧?

两个婆子丝毫没理她,而是向贾放屈膝行礼,其中一个婆子恭敬言道:敝上有言,托公子的福,前日受益良多,小小回报不成敬意。

贾放几乎想挠头:对方究竟是谁,自己哪儿来本事能让对方受益良多的,别真是弄错了吧?

说话的婆子见贾放一脸困惑,了然地笑道:王爷说了,三爷回去打开这匣子,一看便知。

贾放知道自己再问不出什么,便低头从抓了自己随身戴的荷包,里面盛着一块大约两三钱的碎银子,递给来人,道:两位妈妈辛苦,拿去吃酒去吧!

两个婆子对视一眼,躬身退后一步,其中一个说:不敢劳公子厚赠。另一个抬头看了一眼史夫人,道:国公夫人定然另有赏赐,安敢再收公子的赏钱?

史夫人脸色登时又难看了一下,转眼又换了春风和煦。但贾放看得出史夫人是忍着气在叫人打赏这两个婆子。他心知自己刚才恐怕是造次了,于是趁两个婆子还没走,赶紧先行告退,回去找贾赦去。

贾赦还留在原地,身边安慰他的人换成了贾敏。

见到贾放过来,贾敏没多说什么,淡淡地扫了贾放一眼,转身就走了。贾放对贾敏的印象还停留在那天一身正气正言弹压上,但是从原主的记忆里可以得知,原主与这个妹妹的关系不远不近,对方是公府嫡女、掌上明珠,原主是个庶子,自然没什么交集。

贾赦依旧无精打采地,也不知是自言自语还是和贾放诉苦:大妹妹说年节这几日里大厨房做菜做得实在是太油腻了,连她都没什么胃口。说实在的,整日价吃这些,连我都没什么胃口

其实贾放这几天也受够了府里的饮食,天天尽是大鱼大肉,肥腻腻的又没什么调味。好在孙氏的泡菜已经腌成了,酸香爽口,下饭解腻。贾放琢磨着回头叫人给贾赦院和贾敏那里都送一小坛子去。

贾赦抱怨了好一阵子,才想起来贾放收了北静王府的节礼,立即又换了一副嘴脸,无比八卦地凑上来,问贾放:老三,老实交代,你是怎么勾搭上北静王府的?

贾放:小弟也正一头雾水呢!

他索性和贾赦一道打开匣子,只见里面只是一方端砚,一枚青田石的印章。这印章上雕饰着海水纹,由下至上,浮雕的海水纹变成立体的浪花,正好形成一个印钮,印钮上拴着石青色络子,应当是可以随身佩戴的。

贾放随手拿起印章把玩,突然发现那枚印章竟然刻了有字,汉隶阳文,贾放情不自禁念出了声:天一生印。

天一生?身边贾赦将眉一挑,问,老三,你认得北静王?

gu903();贾放赶紧问:怎么说?